江苏苏南一个小村镇,丰收季的田野里稻浪翻滚果蔬飘香,农场、码头、房车、民宿……旅游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里新建的“乡村·漫市集”农产品大卖场、阳光大草坪农旅项目有条不紊地运行。在江苏省人大代表,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看来,带领村民们搞活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是他这个当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经济稳定发展,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面对这个3.2平方公里、3200亩耕地、2700多人在册农业人口的普通乡村,如何旧貌换新颜,实现跨越式发展?王义平的脑袋和行动都没闲着:领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取经长三角发展特色村……“在路上学习,学习永远在路上。”这是王义平常挂在嘴边的话。2004年,村里落户首家“惠民经济股份合作社,如今已成立了9家合作社(公司);2007年初,农业生态园开建,目前已建成1800多亩优质林果基地,利用线上和线下双渠道模式构建现代营销市场,初步实现了“农田变景区,田园成乐园”的梦想……如今的电站村,已从经济薄弱的普通乡村跃升为拥有集体资产2亿多元、村年稳定收入2245万元的富裕村。“‘十三五期间’通过置换盘活集体建设遗留地,我们先后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0多亩,争取各级项目补助资金,吸引国企、工商资本合作投资累计4000多万,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项目建设跟上了,村民们也因为政策带动,享受到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成果,真金白银跳进了百姓的腰包。据悉,五年来,电站村共发放股份分红及各类补贴补助款621.51万元。
二十多年来,王义平既是乡村振兴的答卷人,更是一个永不停步的追梦人。拓展500亩高标准蔬菜和水稻综合种养基地、重点推进冷链与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新建冷链集散中心……将电站村打造成乡村建设新典范,他已经勾勒好了“十四五”电站村的发展图。
“再过些日子,我就要退休了。”电话那头的王义平言语中透露着失落。这位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乡村广袤大地的老书记,对脚下的每寸土地、村里的每位乡亲,都格外眷恋不舍。退而不休,乡村振兴的路怎样可持续走下去,如何使乡村振兴工作百尺竿头,带着这个考题,王义平决定再出发。田园综合体、冷链产业……王义平办公桌上的《电站村发展文旅产业规划》逐渐在电站村变为现实,纸上的项目正一步步推进,织就成电站村百姓心中一幅幅美丽画卷。
记者 郭蓓 设计 高峰
编辑: 邵文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