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负笈求学志,拳拳报国心。从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开始,一代代学子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国家建设事业。为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一周年之际,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别推出“青春报国赤子心”大型融媒报道,聚焦留学归国青年,讲述他们生逢伟大时代,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奋斗故事,展示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追求。
利用激光3D打印技术,将高性能材料打印成复杂结构,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解决先进飞机、卫星、火箭、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承受太空恶劣环境的“卡脖子”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顾冬冬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留学归国后,埋头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不仅创新性地提出了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的理念,还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重大需求上,用实际行动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
“留学回国是不需要犹豫的”
2009年夏天,顾冬冬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完博士,来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Fraunhofe(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开启作为“洪堡学者”的研究生涯。“‘洪堡基金’的申请竞争非常大,工程领域成功率只有7%。我研究的激光熔化3D打印技术就起源于这个研究所,我的导师还是所长。”
来之不易的机会,顾冬冬格外珍惜。留学期间,他整日泡在实验室里,熟悉各类装备,掌握工艺方法,理解科学原理,竭尽所能学习掌握全球最尖端技术。2011年8月底,学习期满,导师建议顾冬冬再做两年研究,他婉拒了。增材制造技术需要靠应用驱动,它的基础研究成果只有真正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需求,才有价值。“国家的航空航天领域正在迅猛发展,我需要祖国,才能将自己的所学在实践中检验。所以,留学回国是不需要犹豫的。”
回国后,他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选择十分明智。“这十几年,国家在科研上的投入急剧增加,给了我们极好的研究条件。”看着学院实验室里的各类先进仪器,顾冬冬满是自豪,“这些仪器和很多全球领先公司的设备性能相差不大,甚至更好。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回国后可以大展拳脚,开展创新性的科研活动。”
“不断攻克核心技术高地”
如今,3D打印药品、服饰、汽车零件已不稀奇,它的特质是加速研发和生产,进行个性化定制。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是顾冬冬和团队一直从事的工作。“通常而言,航空航天装备,最大的需求是轻量化,也就是‘减重’,在追求材料轻量化的前提下,还要追求高性能,材料的强度要高、韧性也要高。我们研究的就是轻质高强的铝合金材料以及铝基复合材料。”
除了找到高强韧化的材料,团队还要通过激光3D打印技术,把高性能材料打印成一系列复杂结构。“航空航天装备需要向自然界中天然优化的生物结构学习,例如,要获得减震抗冲击的效果,就要去学习蜘蛛网的结构;要获得防热隔热效果,我们就去学习印度洋底一种麟角蜗牛的热防护盔甲结构。”
这些轻量化、高性能的结构研发出来后,被迅速应用到航空航天器上,解决了很多实际需求。“前不久,一颗卫星上需要一个既能耐高温,又要扛低温结构。当被太阳照到的时候是100多度,照不到的时候是零下100多度,温差非常大。通过这些仿生结构的设计与打印,就可以使构件能够承受这些恶劣的服役环境。”顾冬冬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攻克核心技术高地。”
除了应用实践,在基础研究方面,顾冬冬还创新性地提出了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理念。2021年,他所撰写的论文《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激光金属增材制造》登上《科学》杂志,期刊封面以“增材制造的一种综合性策略”加以推荐,同期《科学》主编以“跨尺度调控”为题作亮点评述,认为研究“变革了更为整体性的方法来优化金属构件”。
何为“一体化”?顾冬冬解释,传统的3D打印流程是设计结构、选择材料,用加工过程把它打印出来,最终获得性能。“这种串联式路线存在明显的问题,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就得推倒重来。而实现了‘一体化’后,材料、结构、性能、工艺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涉及要素可以同步设计、考虑和控制,很快能达到最终目标。”
这次论文发表的经历也让他对学术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灵感很重要,这篇论文的灵感就是我从儿子的拼图游戏发散而来,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顾冬冬说,做研究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科研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表现力,需要我们平日进行积累和储备。”
“让马兰精神深入骨髓里、流淌在血液里”
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中表示,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留学归国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顾冬冬第一时间学习了回信,非常振奋,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到了留学归国青年学者要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南航,我也是以马兰精神为引领,以‘由马兰而来、向马兰归去’的我校材料学院前院长、陈达院士为榜样,潜心科研,去克服一个个问题。”
2017年,顾冬冬去新疆马兰基地学习,在那里,他深刻感受到了马兰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马兰基地,有骆驼草、白杨树和马兰花3种特有的植物。陈达院士丰富的精神世界里,融合了骆驼草的坚韧、白杨树的伟岸、马兰花的典雅,马兰精神早已深入到他的骨髓里、流淌在他的血液里。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一直激励着我。”
面向未来,顾冬冬也做好了规划:“当前,我国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报效祖国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研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排头兵。”他始终牢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为国育才。“让青年一代树立理想目标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多给学生讲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讲学院老院长陈达院士的故事,让更多青年一代坚定航空报国理想,奉献社会,让爱国情、报国心、科学志永远激荡在南航校园里。”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