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市第一医院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B5-2的护士管健,而他叫晓羽。
第一次看见他,是作为他管床的责任护士。晓羽是一个23岁的微胖小伙子,眼前的他闷闷不乐,也不说话,戴着高流量吸氧的他更是不愿意按照医生、护士们的要求进行俯卧位通气。我有些严厉的问他:“其他房间的老爷爷老奶奶都能一天俯卧位通气12个小时以上,你才23岁你为什么做不到,你为什么不能坚持?”他告诉我:“一天趴那么久,真的很难受。”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过年长他两岁,如果是我,我又能安安分分地趴在床上十几个小时吗?我告诉他:“加油吧!哪怕趴一个小时,我们休息十分钟也好。”随后我把饭菜放在他的床头。等我再回到他的房间,饭菜的盖子都没有打开。他说他没有味觉,随后敷衍般地吃了两口便盖上了盖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晓羽,没有一点朝气,让我感觉他像个老爷子。
第二次作为他管床的责任护士,他老老实实的趴在床上进行着俯卧位通气。我开玩笑道:“今天表现很好啊,继续保持。”随后我特意翻看了他的盒饭,吃的比之前多了不少。他大概是注意到了我的行为,主动开口对我说:“我好像还是没有味觉。”我觉得心里一酸,想做些什么,可又真的觉得无能为力。
第三次作为他管床的责任护士,他已经不再需要高流量吸氧辅助呼吸,我发现他的床头挂着一大包零食,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包有“温度”的零食,是来自我们整个团队的关心和爱。
第四次作为他管床的责任护士,看到他餐盒里干干净净,他兴奋的告诉我:“我感觉我的味觉回来了!明天可以帮我订两份水饺吗?一份不太够吃。”我欣然答应,心里暖洋洋的。不管是晓羽,还是南京和扬州,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第五次作为他管床的责任护士,隔着门就听到了他最爱的日漫歌曲,推开门,发现他也伴着音乐轻轻哼唱着。看到我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手机,满脸笑容的边说边跟我展示他在病房里如何做高抬腿。随后我们还一起学起了“八段锦”,他用他憨憨的笑容告诉我,那个没有朝气的“老爷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短短的五次接触,我和他之间既是护患,亦是朋友。他从沉默不言,到健谈,他从日日消极,到开朗,是新冠被打败,是心扉在敞开。即将出院的他,还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疫情下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故事,我和晓羽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疫情虽然可怕,但人间亦有温暖,有我们在,战胜新冠的路上你们便不会孤单。
——南京市第一医院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护士 管健(记者 孙骏 通讯员 章琛 整理)
编辑: 孙骏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