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强国主播话佳节”专栏,以音视频等方式解读传统节日中的文化意蕴,在品读佳节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本期,一起聆听那些藏在古诗词里的重阳习俗~
九九重阳至,浓浓佳节情。每年的九月初九,都会迎来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中国历代文人雅士尤爱在此日登高远眺、饮酒赏菊,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
这些诗句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重阳习俗,习俗中又蕴藏着深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跟随“强国主播”一起聆听重阳诗词,感悟诗句中的文化音符。
敬老孝亲: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数字“九”与“长久”的“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又称“敬老节”。这天,人们要多关心老人、孝敬老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与爱戴,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除此之外,重阳节关于祭祖、祭拜神灵、慎终追远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依旧影响深远。相传,重阳节是由上古时代在秋季举行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演变而来的,故在各地有秋祭之称,它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我们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表达对祖先的追思怀念并祈求祖先的恩泽庇佑。
登高: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是古代重阳节较为突出的节日习俗,此时正值仲秋时节,天高气爽,丹桂飘香,适宜登高望远,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相传,远在东汉时期,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对桓景说,今年九月九日会有大灾大难,家人如果佩戴上茱萸,登山饮菊花酒,就可以消除灾祸。到了这一天,桓景依言,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看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九日便会登高聚会、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体现了避祸趋吉、追求幸福生活的理念。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民间信仰认为九月九日重阳节为逢凶之日,多灾多难。因此在重阳节会采取种种去灾求吉的巫术,插茱萸就是一种,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此外,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素有“吴仙丹”和“辟邪翁”之称。因此,重阳插戴茱萸,还有驱邪避灾的美好寓意。
赏菊:
农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也被称为“菊月”。菊花在中国文人雅士的眼中是高洁、独立、长寿的象征。传说,赏菊习俗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又以爱菊出名。后人纷纷效仿他,于是就有了重阳赏菊的风俗。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说,宋代每年重阳日都要“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将菊花和茱萸置于酒中同饮。还给菊花、茱萸起了两个雅致的别号,称菊花为“延寿客”,称茱萸为“辟邪翁”。“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希望借这两种东西消解困厄。
吃重阳糕:
重阳节以吃糕驰名。重阳糕在汉朝时叫蓬饵,饵就是古代的糕,为黍米所制。“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糕”与“高”谐音,寓意“万事皆高”,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微微亮的时候,用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是古人九月制作糕点的本意。通过糕饼的分享和食用,来寄托人生万事顺遂的美好愿景。
喝重阳酒:
除了登高、赏菊、佩茱萸,重阳节还有饮重阳酒的习俗。重阳酒也叫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酒。由于秋霜之后,菊花依然盛开,因此在民俗中,古人认为这是生命力强的表现,喝了之后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老人会在重阳节时饮重阳酒,以期延长寿命。其实,菊花酒和桂花酒一样,是一种节令饮品,人们在饮酒的同时也祈求身体健康长寿。
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这些凝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节日习俗,从古诗词中沿袭下来的满满仪式感,已演变为中华节庆文化的重要内容,存续在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温润心灵,历久弥新。
(部分习俗解析源于光明网)
编辑: 苗津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