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月东上,高铁飞驰的桥面逐渐安静下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迎来了每晚的“天窗期”。
“现已经到达作业地点,等待调度命令编号。”7月15日0时30分,南京桥工段大胜关大桥车间检查工区的9名桥隧工整装待发。每日0点30分左右至4点,他们昼伏夜出,为大胜关彻夜“体检”,守护高铁大桥安全。
2011年,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投入使用时,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
也正是那时,叶卫军就成为了这里的“守桥人”。
“建成时,大胜关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叶卫军回忆,无论是勘验还是检修,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扩大巡检队伍,更要用最高标准严格要求,温度、湿度、宽度……把误差控制在最小单位。”如今已是工区工长的他,也将这份认真与严谨,传授给工区里的年轻人。
“要胆大,更要心细!”上工前,叶卫军叮嘱工友列队拍照,确保所有带上桥工机具完好带回,保证桥面安全,这是大桥车间所有工友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0时40分,登上32米旋梯,到达距江相当于十多层楼高的大胜关长江大桥桥面,工友们开始检查作业。
上至伸手揽月的钢梁拱顶,下至一览无余的桥底钢桩,每检查一千多米,工友们需要上下近千级台阶,走上几万步路。一寸一寸地反复摸排,先期发现病害,确保设备稳定、状态良好。整座桥全面检查一遍,需要检查工区连续工作4个晚上,16个小时。
桥面各角落,382万套高强度螺栓排列,连接着设备、组件。每一颗螺栓的松紧、硬度都至关重要,一旦有松动或断裂痕迹,都要第一时间标记,记录位置编号后上报,以待修补。
熟练翻过大桥护栏,钻进横梁间隙,叶卫军和两名工友开始检查。用小锤轻敲螺栓,检查节点数量……看似简单的排查工作,对经验和细心程度要求极高。螺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划线,将螺母退回 60度,再用扭矩扳手测定拧回至原来位置的扭矩值,扭矩值偏差在10%以内的才算合格。
“时间1点52分,钢梁温度32.5℃。”桥面下十几米处,两名桥工双手并用检测桥梁支座,一人测一人记,一轮下来再对调复测确保准确性。
为全面检查,“爬高下低”是家常便饭。最高处离桥面30多米,可以说一览无遗。叶卫军从不让工龄5年内的工友上梁顶,这对于缺乏经验的“小师傅”来说太危险。“除了要克服低头看江、抬头看天、左右无依靠的恐惧,还常会因江水流动感受‘相对移动’。”
测桥梁与梁之间的留缝,不偏不倚50cm,防止温度变化、车道荷载等造成的梁变形;记录钢梁温度,保障结构温度稳定、健康;观测桥梁支座老化、承压情况,托起大桥的根基……在高铁大桥检查上,工友们不但要下苦功夫,还要下巧功夫,以学习为伴,用青春相守。
凌晨4时,东方将白,霓虹闪烁,高铁轨道渐渐散去白日炙烤的余热。而这时,汗水早已浸透他们的工作服。清点好人员、工具,“隐形”守护者们悄然离去,14889米跨江大桥,迎来全新的一天……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 胡秋阳 郭蓓
编辑: 李梦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