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这十年,有太多的变化令人动容,有太多的成就让人惊叹,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被铭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现推出“我们的新时代·党代表话十年”全媒体行动,采访部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以及我省选举产生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洞察感悟新时代这十年非凡巨变。
“我一定继续用书法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见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时,她正在为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华匠心》做准备工作,一笔一划刚劲有力,一字一句饱含深情。
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到十九大,孙晓云成为全国书画界唯一的连续三届党代表。她说:“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创作出更多彰显时代主题、体现中国精神、符合人民期待的艺术精品。”
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文脉探源
“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品受不受欢迎,人民群众说了算。”孙晓云深有感触地说,“艺术家只有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名书法家,孙晓云一直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贴近时代发展。她耗时七年,用小楷书写并出版《四书》《道德经》《历代家规家训》《日读论语》等经典古籍。“书写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小到家庭伦理,大到治国平天下,都是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经典古籍名作,对当下社会发展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些经典古籍多达十余万字,书写起来是一个大工程。孙晓云以强大的定力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书写。哪怕有时出差在外,她也带着笔墨纸张,抽出时间书写。为保持原汁原味,她坚持按1∶1大小书写印制,以诗文与书法的魅力描绘巍巍华夏的壮丽河山、讴歌中华灿烂文明奇观、展现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给人带来多元化的思考和感悟。
无论是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手书墨迹,还是如今更多地在电脑键盘上敲打,汉字始终是中华文化最基础、最根本的元素。今年,孙晓云的新书《书法有法(彩色纪念版)》出版,这本书已累计再版35次,一直畅销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书法有法之“法”又有哪些重要内涵?孙晓云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要知道书法的根源在哪里,必须要回到它的源头、回到它法的出处。“为中华文脉探源,所谓‘鉴古观今’,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过去,知道我们的现在,才会明白我们的将来。”
凝聚家国情怀,为时代挥毫泼墨
孙晓云生长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并身负重伤,一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胸口无法取出。直到父亲96岁过世后,家人才从骨灰中找到这枚伴随他70年的弹片,并与他当年的血衣放在一起,捐赠给位于海安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父亲的坚强、刚直、勇敢,对信仰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深深影响着我。”在孙晓云看来,把书法艺术和凝聚家国情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大限度、更广泛地为人民服务,才能让书法体现中国精神,在人民心中发挥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作用。
“历史是由文字记录的,文字由书法来呈现。过去的十年,我是一个亲历者、实践者,也是一个深深的体会者,见证了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为我的文艺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家群体的领军者,孙晓云始终坚定地做一名书法创作的实践者,她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以及抗疫书法展等活动,创作推出《中国赋》《诗意江南》《运河颂》等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书法作品。
新书《中华匠心》,汇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聪明才智和匠心技艺,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昭示有关道与技的文化思考。谈及书写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孙晓云说:“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因此我们策划了一本以大国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书,全书三万四千多字,在一个多月内写就。我早就有好几枚‘匠心’的印章。每一位当代书法家,都应该以各自精益求精的作品来践行和体现大国工匠精神。”
“把书法文化持续而有效地传承下去是书法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这十年,我在书法艺术创作上更多融合每一个时代节点和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努力以书法抒写时代,以精品讴歌时代,以经典献礼时代。”孙晓云说。
承接薪火传递,为人民倾情抒写
孙晓云经常说,她是一名书法家,是一名书法实践者,更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做好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群众,是她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这些年,孙晓云选择用楷书、行书来呈现作品,不仅与文本内容相关,更是希望创作一些方便大众读者读诵临摹学习的作品。而每次一出新书,她都会进行现场签名售书活动。“签名售书,也是检验作品是否受读者欢迎的机会,而这正是我确定今后书写方向的动力。”她希望让更多人走近书法,在书法与经典文化的结合中感知传统的力量,这也是坚持为读者书写的意义。
通过书法,也拉近了与老百姓心灵的距离。每年春节前,孙晓云都会组织知名书法家开展送文化活动,走进高铁、机场,走进社区、军营,深入机关、乡村,为百姓写对联、送福,让老百姓直观地感受到书法的精致、内涵,感受到书法艺术就在生活中。这项活动,一直持续近20年,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孙晓云说:“让更多人喜爱书法,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做很多具体的事。”
古老的书法艺术怎样薪火传递?孙晓云认为,要让书法从展厅走向大众,让它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她举例说,《日读论语》就是一种创新尝试。“这本书做得很轻,可以放在包里随身携带,大家坐地铁、在车上都能随时翻阅。诵读先贤的经典名句,欣赏书法,推动传统书法在当代‘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正是当代书法家们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她进一步阐释书法家的责任,“我们要衔接、启发大家的兴趣,用各种形式把中国古代传统书法跟当今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润化我们心灵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展望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孙晓云充满期待。她表示,要集中精力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需求结合起来。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更多精品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总策划 顾雷鸣 高坡
策划 孙巡 田梅
统筹 唐澄 曹阳
文字 王拓
拍摄 曹阳 王悦谋 王昊晨
剪辑 王悦谋
编辑: 苗津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