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旅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和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培育。“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全省开展打造“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培育“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工作,并于日前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12月3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和“新江苏”客户端承办的2021“公共文化服务看江苏”融媒体采风行来到南京,让我们共同感受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代表,感受其带来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张浩宇 何智康 摄影张冬青 张容轩)南京是拥有6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六朝古都”,又是代表中国古典文化、风雅文化的“天下文枢”,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备先天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旅游的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助推文旅产业发展,使得古老南京迸发新的生机活力。
2021“公共文化服务看江苏”融媒体采风行来到南京市秦淮区、鼓楼区及江北新区,探访多个“最美文化空间”、“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的代表,探寻南京市如何在历史文脉中,发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更新代码。
“普惠+特色”创建最美空间“新地标”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南京市不断牢固“地基”、加快“硬件”建设,新建、改建了一批有颜值、有价值的公共文化空间。当“快节奏工作”使“慢节奏生活”更受青睐时,这些集“阅读、休闲、娱乐、社交、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阵地,注定成为文化普惠居民的重要载体,并化作一张张闪亮的城市宣传名片。
秦淮区门东游客中心,以“旅游咨询、景区服务”为主要功能,延续了老城南建筑文化基调,利用传统砖、瓦、石、木等材料,打造成兼具文化内涵、现代化气息的公共空间。“悦空间”公共阅读区、“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我们的风采”板报墙、老城南沙盘模型展示、影音播放室等区域均对外免费开放。
鼓楼区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在保留了原白云亭干货市场的整体建筑、墙体结构后进行改造,如二楼“最美坡道图书馆”便由货车进出通道改建而成。现今有24小时图书馆、家庭阅读沙龙区、书画艺术培训室、舞蹈乐器排练厅、数字电影厅、小剧场等, 被誉为“城市更新、变‘废’为宝”的最佳案例。
江北新区蒲公英书馆,联合社会力量,立足全民阅读推广,提供高质、开放、就近、便捷的文化服务。馆内分为休闲阅览、多功能活动、文创展示、手工工坊及生活美学茶吧5个区域,截至12月3日,开馆270多天内入馆人数已超过94300人。
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中,南京市共24个公共文化空间入选,不仅数量上位居全省第一,还在坚持文化惠民的工作基础上,切实做到了避免同质化、展现竞争力。
以公共文化空间为阵地,以区域文化特色为抓手,各市辖区积极开展文化惠民举措。比如:门东游客中心的“党建驿站”活动室内,有游客边坐着歇息、边看墙上的“党建+”展示牌,讲解员主动上前服务;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的舞蹈房内,各个群众文艺团队热情专注地排练,为下一次登上舞台做好万全准备;在江北新区文化馆1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光留影”图片展正对外展览,一张张老照片映照出新区的发展历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连接广大群众的最直接载体,不仅要“显大气”,更要“接地气”,才能从最基本的“工具类场所”,真正转变为群众心目中的“精神乐园”。
“管理+扶持”培育优秀团队“新声音”
为加强规范管理、目标引导及政策扶持,南京市每年组织开展“星级群众文化团队评比”工作,五星级团队由南京市文旅局评定,一至四星级由各市辖区直接评定,依照不同星级,给予不同力度的扶持,努力打造一批创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群众文化团队。“百川归海,汇成大潮”,完善的考核、奖励机制,促使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加入“为群众唱戏”的队伍。
南京市晚霞情艺术团活跃在江北新区,以企业离退休职工文艺骨干为主体,已成立26年,现有团员近200人,编创歌曲20 余首,舞蹈、服饰类节目近 20 个,乐队配器50余首。刘茂恒担任团长22年以来,团队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演出上万场,正如那光芒万丈又不显刺眼的晚霞,为群众献上了文化盛宴与美的享受。
南京市鼓楼区明星京剧团始建于1995年,20多年来从未间断活动排练和演出,积极完成各类公益演出活动,团长郭新春在接受采访时甚至来不及涂抹脸上的京剧妆容,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带领团队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唱段改编成一曲《病毒肆虐,众志成城渡难关》,“病毒起、排万难,管叫它无法入侵防御严”,用“老调子”唱出了“新声音”。
在众多老牌群众文化团队组成的队列中,有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怀着对文艺事业的热爱与憧憬,成为文化惠民的中坚力量。
“文艺轻骑兵,基层踏歌行”,江北新区文艺轻骑兵艺术团成立于2020年,是江北新区文化馆馆办团队,以声乐、舞蹈、语言类为主要表演形式,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将文艺送入乡镇、社区。团队创编了吉他弹唱《新区的月亮》、表演唱《追梦》《江北江北》、快板说唱《崛起的新主城》等江北新区地域特色突出、表演形式新颖的作品,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云·昆舞团”则是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植根于鼓楼区文化馆“云·昆舞传承基地”,以“昆舞”为特色,现有成员20-30名青年文艺工作者。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为该团队提供200平米的练功房供日常排练、上课使用,旨在让这支独具特色的年轻队伍为更广大群众提供精品文化服务。
以省优秀群文团队、市五星群文团队评比为契机,南京市各市辖区不断加大群众文艺团队扶持引导,培育出了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突出了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传承+发展”打造文化名城“新风采”
近年来,南京市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旅程中,逐渐走出“以政府主导、以民间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全民普遍参与为核心”的“南京步伐”,随着时代发展,南京市各市辖区以服务群众为重心,开展众多惠民活动,追寻着公共文化服务更新换代的“源代码”。
秦淮区深化“文化+”理念,将秦淮优秀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文明实践、旅游体验相融合,打造了秦淮“四季歌”、“游见秦淮”、“岁时秦淮”、“云端课堂”等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和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共完成17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图书馆和文化馆线下公共文化服务超过300万人次。
鼓楼区文化馆每年推出春季、秋季两期培训班,开设形体、舞蹈、山水画、声乐、摄影、小提琴、戏曲身段等课程,以鼓楼区社区文化艺术节、南京市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为主线,线下开展一系列演出活动,进学校、进部队、进养老院;线上以“南京鼓楼公共文化云”为主要平台,推送活动信息文化资讯、网络直播,推出“艺术云课堂”、慕课等网上艺术指导和鉴赏内容。
江北新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建党百年,举办南京青年戏剧节等文化活动;结合各传统节日,组织团队演出,展示新区留左大鼓、湾北小马灯、点将玉鼓等民风民俗;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朗诵名篇阅读经典。结合沿江新化湿地公园、葛塘杜圩湿地公园、顶山瑞龙郊野公园建设,推进“一步书香”项目,打造“城市书房”。今年已开展群文活动1000余场,送图书6000余册。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要闯出一条宽敞大道,为其他省市提供良好范例。南京市在历史文脉中积极找寻可利用的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融入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市辖区也从“各美其美”过渡到“美美与共”,共同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风采。
编辑: 梅源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