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1935年,瞿秋白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敌后坚持斗争,不幸被俘,被囚于福建长汀监狱。因身陷魔窟,面对屠刀,备受屈辱,自知来日无多,写了些诗词以自遣,《卜算子·咏梅》作为他的绝命词,广为流传。
这首词并没有直白地咏梅,而是从侧面写梅贞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同时采用暗喻手法表达自己的处境,传递出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信仰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23年的瞿秋白
瞿秋白对梅花情有独钟,青年时以“铁梅”“梅影山人”作为笔名发表过文章。瞿秋白也曾写下一首《红梅阁》怀念过往:
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
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
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
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
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红梅阁春景
这首诗歌便是瞿秋白记述儿时旧游的情景,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我没离故乡之前,常州红梅阁的翠竹野花,环溪的清流庄稼,也曾寄托我的奇思遐想。”瞿秋白和张太雷都曾就读于红梅阁旁的府中学堂,假日课余时常到红梅阁背诵新教的课文。红梅阁在少年秋白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瞿秋白早就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信仰。虽然革命的道路在当时看来迷雾重重,但他看到千千万万的人正为它抛头颅、洒热血,不管遭受多大的牺牲,多少次的失败,共产主义事业总有一天会在中国、在全世界成功。
逍遥,自当逍遥去。明年花开,可还有我一点花香。瞿秋白就像散在风中的梅花一样,他人身已去,却和中国共产党一起,和中国革命一起见证着中国的崛起。
朗读者: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朗诵班学员 祝嘉序
指导老师: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徐亚婷
素材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常州日报
编辑: 唐可垚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