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小陈(化名)确诊尿毒症,换肾需要几十万,您看有什么帮扶办法吗?”2011年暑假里的一天,姜庆华接到建工0811班级学生的电话后,他立即为小陈办理保险理赔、动员师生献爱心,并带着大家的心意前往医院,鼓励小陈与病魔斗争,直至康复。17年来,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他总是竭尽全力关心关爱困难学生,汇聚多方力量帮助困难学生。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的姜庆华自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以来,他聚焦立德树人,立足学生需求,带领学校资助工作者形成育人合力,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成就学生精彩人生,努力推动学校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落实,标准化建设资助育人工作
姜庆华自开始负责全校学生资助工作以来,经常走访调研,了解学校资助工作开展情况。他先后访谈18名资深学生资助工作者,历时4年编制修订3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手册》。手册涵盖政策回顾、改革成效、资助体系、职业操守、工作要点、操作流程等内容,并配合内容绘制工作流程图,让人一目了然。
学情分析是资助工作的基础,标准化、数字化建设让资助工作更有精度。为保护学生隐私,精准“找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全流程的精准资助和精准管理,他查阅资料、多方调研,积极参与江苏省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论证,承担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试点工作,有效提升资助对象识别精准度,提高资助资金使用绩效。
抓重点,体系化支持困难学生成长
为打通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他带领工作人员培训国家资助宣传大使、班主任、辅导员,组织师生在开学、评审、表彰、毕业等关键时间节点,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资助政策,提升信息传达的准确度。自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以来,学生政策解读能力不断提升,各方满意度逐步提高。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从2019年起,他动员支部党员、辅导员主动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点对点”收集学生需求;2021年7月,他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收集50多万份数据,系统分析学生需求,制订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标准;他组建育人团队,协同校外公益组织围绕“专业、积极、诚信、谨慎”4个核心要素打造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引进《职业素养》网络课程,录制《一生成就看职业素养》微课,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累计帮助2500多名学生树立职业信心,缩短职业生涯适应期,迈好人生第一步;他设计《从学生资助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教案,积极推进资助宣讲进班会课堂;他用报告会、座谈会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追梦;他编写《励志者言:奋斗的人生更精彩》一书,讲好常州工程学子励志成才、资助育人故事,鼓励受助学生蜕变成助人者;他深入各行各业寻访优秀校友,凝聚校友力量参与帮困助学,4年内他和他的团队募得百余万资金和一批批物资,用于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在他指导和帮助过的学生中,有持续数十年接力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提供志愿服务的,有被评为江苏省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还有很多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
爱钻研,信息化推进资助工作转型
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姜庆华敏锐地发现,相比普通学生,困难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需要培训和提升。于是他开始攻读教育博士学位,将研究方向定在困难学生发展与教育上,反复思考如何将“立德树人”更好地融入学生资助全过程。他从工作方式智能化、资助服务人性化入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智慧机制,精准服务困难学生群体全面发展。他主笔的工作案例《数据驱动精准资助,成就学生出彩人生》入选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典型案例汇编,《聚焦贫困生急难办实事,实践智慧式资助开新局》入选江苏省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他设计的大数据驱动精准资助项目获评江苏省“十佳资助育人好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交汇点等媒体宣传报道。
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姜庆华认为,做资助工作,一定要有公心、耐心、细心、爱心和同理心,要勤学善思、精耕细作、通力合作,要帮助每一位困难学子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梦想。
编辑: 徐羽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