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联合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特别策划“我为群众办实事——扶困助学在行动”系列活动。诚邀全省各设区市、中小学、省属中职学校、高校等,讲述为困难学生办实事解难题的好故事,进一步促进“学党史、悟思想”入脑入心,推进“办实事、开新局”落地落实。
华亚,中共党员,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学校资助工作以来,她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工作主线,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用她的一颗拳拳爱心温暖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心灵,倾力相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开启“三心”工作模式 将资助工作做成精品
资助工作无小事,且专业性强、责任重,华亚老师做这份工作,没有任何诀窍,就是用耐心、责任心、细心,努力将每件事、每个环节做细、做精。
刚到资助服务中心时,为尽快掌握资助工作的各项要求,将资助工作做好做细,她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处理各项资助事务,一方面不断学习资助相关政策法规。在资助岗位之前,她已在学校财务处工作了近二十年,负责学生奖、勤、助、贷等资金的发放,以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每一笔钱都能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同学的手上。到资助岗位后,她将这份细心和责任心延续到为学生的资助服务上,每年经手2000多万元的各类奖助学金发放,公平公正零失误,没有一起投诉。
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在二级学院审核过后,华亚老师再加班加点对学生的材料逐一审核,确保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对于家庭情况特殊、有隐私保护需求的学生,开辟“隐私保护通道”,即学生申请不需要经过公示环节,只需要班主任做好家庭情况核实、隐私情况登记,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华亚老师的努力推动下,学校“奖、勤、助、贷、补、免、保、偿”八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完善。
完善资助工作程序 助力寒门学子圆梦
为做好资助工作,了解学生的需求,华亚老师经常走进宿舍、跟学生聊天,询问学生的需求以及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完善资助工作程序,力求将资助工作做得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
在工作中,她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智慧学工,积极参与制定了绿色通道实施流程、奖助学金评审流程、勤工助学工作流程等28个流程,线上线下结合记录相关过程,进一步规范资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制定《学生资助从业人员职业操守》《资助工作手册》,让班主任、辅导员一看便懂、一学就会。
2021年,她创新资助工作方式,组建由受资助学生组成的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利用寒暑假,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村入户宣传资助政策,他们回到家乡、回到高中母校“现身说法”,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在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下如何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他们还回到家乡的县级资助中心,参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志愿服务工作,协助县资助中心处理日常性工作,向大学新生介绍奖助学金等国家资助政策,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由此受益。
小扎(化名)是一名来自宁夏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学当天提着沉重的行李来校报到,看着孩子一脸落寞和疲惫的样子,高度的敏锐性让华亚老师赶紧上前询问情况,这才得知小扎独自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上学,而且小扎还面临着一个困难:来自建档立卡家庭的他没有钱交学费,华亚老师了解详细情况后,轻声地向他介绍学校的绿色通道政策,协助他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帮助他向学校申请发放了价值8000元的新生“爱心大礼包”(包括减免学费等)。收到“爱心大礼包”的小扎仿佛吃了颗定心丸,来校前交不上学费的顾虑烟消云散,开心的笑容绽放在他稚嫩而又坚毅的脸上。这个黝黑的小伙子走进宿舍前跟华亚保证:“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回报学校,回报国家。”
一手扶贫一手扶志 倾心助力学生成长
华亚老师工作中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资助工作既要‘扶贫’,更要‘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才是最好的资助。”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她定期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组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组织带领受助学生集中开展回馈社会活动,打造“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她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包括江苏省劳动模范袁冬根在内的一批励志成才之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长期的资助工作,让她跟受资助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遇到特别困难的学生,她总是尽己所能给予帮助。学生小王(化名)没有父母,是爷爷奶奶抱养的,家庭经济困难,基本生活有时都无法保障。华亚老师了解情况后,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方位关心她,为她在校内找寻合适的勤工俭学岗位,推荐她到学校门口的中国农业银行实习,一方面让小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另一方面寻找平台让小王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一年多的关怀与帮助,小王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学习、工作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走上实习岗位的小王也没忘记华亚老师,经常主动打电话跟她聊工作,谈生活。华亚老师说,每次接到这些已经能够自立的学生电话,都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经济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心理的贫瘠却可能是终身的。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华亚老师以一颗慈母般的心,想学子所想,急学子所急,用无私的爱拨开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眼前的黑暗,照亮他们的人生路。
编辑: 韦轶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