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天空中微微飘着雪花,骆山村里锣鼓声飞扬,500多名村民熟练地舞动起白色巨龙,周围游人如织,年味浓浓。2月5日,骆山大龙文化节暨溧水新春舞龙胜会启动仪式在南京溧水和凤镇骆山村热闹开启。
下午一点多,骆山大龙起草仪式就开始了,开光师傅给大龙点上眼睛,大龙也就“活”了过来,接着村民们舞龙“走神路”,沿着蜿蜒曲折的巷子,百米长龙缓慢巡村。家家户户也纷纷开中门,迎接好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骆山大龙起源于明朝,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龙身巨大,长近百米,共24节,被称为“江南第一大龙”。舞龙需要500多人共同表演,大家各有分工,有的跳云,有的跳龙,有的跳珠,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骆山村村书记王建辉介绍道:“一般来说,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会安排跳云,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会安排在龙尾,三十多岁的在龙身,年轻个高身强力壮的会安排舞龙头,五十岁以上的会安排扛旗或者敲锣打鼓。”
舞龙,对于骆山村村民来说,是一件家常便饭的事。小到七八岁的儿童,大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参与舞龙。骆山大龙表演经过口口相传,已经成为每户骆山村村民必备的“绝活”。“骆山自然村有一千多人口,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村民参与了舞龙”,王书记告诉记者,村民们从小耳濡目染,家里的哥哥、爸爸都在舞龙,到一定岁数以后自己也开始舞龙,代代相传。
每年舞龙的时候,村里发个通知,家家户户就会派出至少一名男性代表过来舞龙。作为一个老龄人口居多的村子,骆山村的不少年轻人在外务工,但是每到舞龙的时候,大家也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特意赶回家舞龙。舞龙,对于骆山村村民来说,已经成为了团聚的象征。
如此自发主动地回村舞龙,除了浓浓的归乡之情,还来源于骆山村人对骆山大龙的热爱。在骆山大龙龙会会长杨白海心中,龙凝聚着一份传承,也代表着骆山村的根与魂。杨白海犹记得自己第一次舞龙的场景,当时他才8岁,要表演跳云,当天现场人非常多,年幼的他内心充满了期待。转眼50年过去,今年,他接过上任会长杨木海手中的担子,当选了新一任骆山大龙龙会会长。为了筹备这次舞龙盛会,他准备了一个多月,谈到再次舞龙的心情,他表示:“内心非常激动自豪,但是同时还带着一份责任。”
骆山大龙是南京市舞龙习俗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骆山村全体村民的荣耀与骄傲。“骆山大龙表演是我们对外展现村里新面貌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村凝聚力、向心力的一次体现。”骆山村村民春春激动地表示。据悉,骆山大龙将在正月初五至初七在村里继续连舞三天。
作为一项传统民俗表演,骆山大龙舞出了骆山村村民的精气神,也舞来了乡村振兴的致富经。2023年,南京溧水“骆山大龙”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成为当地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金名片”。王书记告诉记者,目前骆山村正筹备制作关于骆山大龙的文创产品,同时还建成了3家农家乐。
图片来源:无想周末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毛震佳
编辑: 毛震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