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南京南站自助售票员李童君推着小推车通过员工通道,滚轮滚遍候车大厅,金属碰撞声哐当作响。锁上最后一台自助售取票机器的柜门,一趟例行巡检完成。
南京南站有105台自助售取票机,分布在南北广场各个角落。春运期间,南京南站售取票大厅的机器前时常排起长队。售取票机高位运转,李童君也忙碌不停。作为自助售票员,她不仅要帮助解答乘客的售取票咨询问题,还要在系统上实时监测,查看机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小小的电脑屏幕与大大的南京南站,都是她的工作重点场所。
“一场春运就是一场大考。”李童君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车站又和年前一样热闹,手头的工作也再次紧了起来。对她来说,小推车里的票卷数直观反映着春运客流的变化。“一卷票有1000张,平时一天要换大约五十卷,逢年过节会增加到七八十卷。”春运期间,自助售取票机前排起长队,报销凭证的打印需求也大大提高。为自助取票机补充票卷,是她连日来最要紧的工作之一。
“每卷票卷都有固定编号,所有去向必须记录在册。”一张蓝色磁介质卡片,记录着乘客的个人信息、出发地和目的地。从以前的车票到如今的报销凭证,卡片“身份”变了,但票卷一向有着严格的管理和取用规定。李童君说,“票卷编号与机器对应,不能丢更不能错。”
每隔一天,李童君就要在岗工作,从不例外。对李童君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总是将她的年味打散,但当她身处车站,另一番年味便会扑面而来。
“看看大孙子个头蹿了多高”“妈妈又把我行李箱塞满了”……在候车大厅巡检时,溜进李童君耳朵里的各地乡音,汇聚成了一场奔赴团圆的烟火。在她的世界里,构成年味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目送往来车站的人群像潮水般退了又涨。“看着旅客取好凭证,排队进站,我也觉得很欣慰。”李童君说。
在岗三十余年,李童君见证了铁路售票窗口在时代浪潮下的沧桑变化。从人工售票窗口到自动售票机,再到网络购票的便捷化和电子票的普及,李童君从售票值班员岗位转到“隐形”售票岗,自己也从人工售票窗口来到了自助售票机身后的操作间。“虽然机器的售票功能弱化,但自从‘售票大厅’改为‘售取票大厅’后,那个多出来的‘取’字,让我更多了一份责任。”
“今年就要退休了,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我要再努把力,服务好南来北往的旅客!”李童君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 童棹凡
编辑: 李梦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