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在南京晓庄学院的实践活动中蔚然成风。校团委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设立红色文化专项实践,相关学院结合学生专业特长优势,成立了南京红色遗址寻访、红色歌曲复现、红色文献整理、红色经典诵读、红色书籍编撰等5个领域的红色文化实践团队。在南京红色遗址寻访方面,体育专业学生着眼于红色体育史中的思政元素,组建了“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路线”寻访团。团队成员以史料文献记载和参赛的老党员的回忆为主要依据,对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的夺冠地实施了确认,发掘了比赛背后的细节和故事。寻访团在实践中还促成了马拉松比赛冠军夏启宇老人时隔65年后首次重回夺冠地的期望,并与亚军周德贵老人通过视频连线,这也是两人时隔65年后的再次见面。
在红色歌曲复现方面,音乐专业学生组建合唱团,对抗战时期谱写、词曲作者都是烈士的红色歌曲《盟》曲谱进行了旋律复现和歌曲演唱。该曲谱手迹在今年上半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是一份珍贵的、值得被后人“唱响”和“聆听”的革命文物。实践团的学生们经过精心编排,首次公开唱响这首歌曲,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随后,实践团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歌曲录制。
《盟》曲谱手迹
在红色文献整理方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途径收集烈士邓振询的资料,并且努力予以全文整理。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中包括《苏区工人》1932年第10期、第14期里刊登的邓振询撰写的数篇报道;1982年编纂的《新四军在茅山抗日斗争史料选》,1988年出版的《江苏革命烈士传选编:抗日战争时期》等书籍之中收录的邓振询生平事迹文章;土地革命时期邓振询参加的“闽赣两省工人代表大会”代表合影照片;邓振询夫人李坚真在《李坚真回忆录》之中的有关回忆文章等。在邓振询烈士牺牲79周年纪念日之际,实践团将精心挖掘、收集和整理的十余份资料捐赠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在红色经典诵读方面,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们发挥朗诵的优势,录制了多首新中国成立初期雨花英烈题材诗歌作品、剧本片段等音频,并赠送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填补了这一题材诵读领域的空白。
在红色书籍编撰方面,实践团以“晓庄十英烈”为题材,结合两年来对英烈故里、英烈亲属的寻访及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对原有英烈人物进行素材完善、文字修订和图片补充的基础上,挖掘、新增英烈人物的事迹细节,汇集成为书稿,这一书稿已经交付专家学者予以评审,受到高度评价。
通过上述富有成效的红色文化专项实践,大学生们以红色文化志愿者的身份,提升了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了自身的创新热情,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夯实了专业基础。参与“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路线”寻访的高雪龙同学激动地说:“以前从没听说过新中国首次马拉松比赛是在南京,而且终点处就在离学校很近的方山脚下。通过寻访活动,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体育文化的决心。”刘玉洁同学表示,“通过收集整理抗战英烈邓振询烈士资料后,了很大的震撼,这次实践让我对英烈的敬重之心变得更清晰。”
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表示:“晓庄有着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晓庄学子参与红色文化实践热情高涨。我们重视发挥思政教育的体验性、渗透性,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和专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具有开创性、研究性的实践服务来提升社会责任感,彰显大思政的育人实效。”
编辑: 龚淑贤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