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灌南县何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排排整齐靓丽的楼房。谁曾想到,这个广受表彰的美丽富裕乡村昔日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省级经济薄弱村。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回头望,何庄村跨越式的巨变离不开江苏省人大代表、何庄村党支部书记周军十余年走在第一线、“甘当店小二”的辛勤奉献。
2002年,周军在当地开办了百草园粮食加工厂,帮助周边百姓解决卖粮难题,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创业先锋。2009年,周军临危受命,担任何庄村支部书记。
何庄村一无工业、二无山水,除了祖宗留下来的田地,什么资源都没有。对此,周军不怨天尤人,而是苦干实干,就土地做文章,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2010年,他牵头引进了连云港一家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白灵菇、杏鲍菇等优质菇类,带动何庄周边农民150多人增收脱贫。作为“十三五”期间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何庄村,2016年在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又积极创办海虹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卫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等项目,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之路。
在工作中,针对传统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周军带领村集体借助上级扶贫的契机,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领办海虹谷物种植合作社、卫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向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经营产业化要效益,实现了村级经济壮大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仅合作社的运作,每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0万元以上。
周军还紧紧抓住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大力推动开展土地整理、植树造林、河塘清淤清杂等工作,并重点完善了村域内道路、管网、农桥、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何庄村2000多名群众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难题和生产生活难题。建成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广场,并配备了便民服务点、农家书屋、电教室、健身器材、党员群众活动室等硬件设施。
展望“十四五”,周军表示,何庄村将着力提高优质稻米种植水平,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实现农村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两不愁三保障措施,健全完善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的帮扶体系。健全防止因病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做到跟踪帮扶,确保动态清零。
记者 张苏宁 设计 高峰
编辑: 邵文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