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扬州古运河畔、三湾公园内,一只“巨船”拔地而起,这只“船”就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扬州建设,南京博物院运营,将于6月16日正式开馆。6月11日,中国江苏网记者提前探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揭开博物馆神秘面纱。
一部百科全书 浓缩2500年水韵精华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通航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运河,穿越2500年时光,纵贯6400里大地,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进大门,龚良就告诉记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览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全馆共有14个独具特色的展示空间,观众在馆内可以了解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艺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如何与“一带一路”交汇。简而言之,这座博物馆就是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那么,什么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呢?龚良解释道,“这也是与北京、洛阳、杭州已开馆的3座大运河博物馆最大的不同,全流域指的是整个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到浙东运河全部包含在里面;全时段指的是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今天;全方位指的是大运河所体现的历史文化艺术,我们都要有所涉及,一个博物馆里面肯定放不下,怎么让博物馆里面内容能够通过展览体现出来,就是因小见大,因此设置了14个形式多样的展示空间,不可移动文物是展示里最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数字化的展示与传统展览很好的结合,其中几个展览可以说是国内博物馆首创,大家一定要来亲身感受。”
一座文化公园 纵贯南北融入生活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在三湾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
一条运河繁荣了沿线的城市乡镇,运河的重要节点必定是幸福生活所在,龚良介绍道,“我们展览的总体定位是‘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走在“因运而生”展厅中,仿佛行走在一幅自北国到江南的民俗风情画中,四合院、古戏台、盐商豪宅、千年邮驿、书院、商号、天下粮仓、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真实重现运河城镇村落的历史场景和生活场景。在非遗展厅内,昆曲、京剧、木偶戏、湖笔、核雕、折扇,云锦、缂丝、苏绣、蓝印花布……中国传统生活的魅力,就蕴藏在这些非遗项目中。
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交通大动脉,而且积淀了千姿百态的戏剧曲艺、传统技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民俗歌谣……一条水道沟通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以及水利文化、漕运文化、船舶文化、商事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形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民俗文化,让观众在展厅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情思、代代相承的美好。
如果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纵贯中国南北、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集于一体,那么与之相配套的其他规划则体现了传承创新的现代文明。
围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800亩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规划中,将建设以运河体验、水上风光为核心的休闲空间。未来这里将成为游客乘坐水上巴士的重点集散地,码头就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门前,游客可以从这里上船,看两岸十里风光,一路直达东关街历史街区的老码头,或沿着发达的水系,从城南一直驶向位于城北的瘦西湖景区。
“它既是一个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又是一流文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博物馆,而是一个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博物馆。称为国家文化公园就是要有国家的意志,要有文化的内涵,称为公园要让老百姓感到这是美好、休闲的场所。”龚良向记者强调。
一条千年文脉 串联古今启迪未来
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的城市,如今它的复兴再度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为什么选在扬州?龚良介绍,首先,扬州见证了中国大运河的起始和发展、繁盛与衰落,以及与之相伴的国家民族的历史变迁;其次,大家都知道隋炀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时候经常住在扬州,所以开大运河扬州也是一个重要的点;第三个,到元代时首都迁到北京,扬州成为一个重要的出海口,江苏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其实指的是扬州。扬州西可通洛阳连接丝绸之路,东可下黄海、东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史称“扬一益二”。元代为将江淮和江南地区与首都大都直接联系,裁弯取直开通了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扬州借与长江、运河的水利之便,以及黄海、东海边的煮盐和江淮、江南的粮食,成就了运河上的盐运和漕运,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生活富庶、文化兴盛。
博物馆落户三湾,也是精挑细选的结果。三湾开凿于明代,发挥了延缓水流、保障航运的作用,是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水工遗址。在地理位置上,三湾片区与主城区距离适宜,与瘦西湖景区南北呼应,也是推动城市东南片区改造、加快南部城区升级、促进城区均衡发展的关键节点区域。正因为如此.,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所在的三湾片区将被打造成具有鲜明标识性、可读性、辨识度的运河文化地标,成为扬州的一张新名片。
“博物馆要表现的不是文物这篇小文章,而是要扣住‘交流’、‘传承’、‘发展’的关键词,做好弘扬文脉的大文章。”在龚良看来,大运河是活态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不断开凿、更新,至今仍在交通、水利、生态、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保护文化遗产价值可以让运河焕发新的生机,它的复兴不仅是发挥水利基础作用,还可以与自然生态建设、文旅融合、美好生活有机结合。“我们的目标是在开馆后花三年时间,使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年接待150万人次。”龚良表示,博物馆本身不盈利,但是它可以促进文旅融合,把更多的观众变成扬州的游客,为这座古城留下更多的人,体验一座运河古城的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明。
走出博物馆,远眺这艘“巨船”承载着2500年历史,蕴藏着穿越时空的智慧,从远处来往远处去,启迪着我们把目光投向未来。
(记者 芦艳 摄影报道)
编辑: 夏晓晨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