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河道水清岸绿,道路平坦宽阔,百姓纯朴敦厚。1999年,如东双甸镇高前村还是一个赤字万元的贫困村,如今已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省水美乡村和国家绿色村庄。江苏省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薛建明告诉新江苏,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200万,人均收入3.5万元。
因地制宜,走高速发展致富路
高前村地靠运河、省道、高速,薛建明敏锐察觉到这一地理优势,率先提出建立工业产业园区。目前,吸引了本土、上海、苏南等地56家企业入驻,其中超亿元企业有4家。村里还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打造了一批富硒绿色农产品基地。富硒水稻、富硒玉米、富硒水果等产品成了一个个致富“金元宝”。
关心到户,不让一个人在致富路上掉队。薛建明制订了村民精准扶贫计划,驻村48家企业通过送岗位、送服务、送物资等方式,一对一帮扶。2017年底,全村16个困难家庭全部脱贫。
水清景美,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高前村的主动脉钱港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葱郁,倒影入清漪,这是2020年薛建明印象最深的画面。“以前这条河水体黑臭,两岸杂草丛生。”
2017年,村里着手钱港河的河道整治,疏浚河道,沿河种植草皮。2020年,村里实行“河长制”。“由村干部担当河长,村民负责所住区域的维护,落实到房前屋后。”薛建明介绍,“农村人居环境的长效维护终究要靠农民自身。”
自从河道整治后,薛建明每天行走步数都能达到15000步以上,早晨、中午、晚上都要到村里的河边走走,“看看河里水清不清,路边有没有垃圾、绿化管护好不好,哪天不走一趟我都不放心。”
家风家训,乡风文明暖人心
钱袋子鼓了,村环境美了,村民素质也要跟上。2014年起,高前村每年开展“和睦好夫妻”“互敬好婆媳”“孝顺好儿女”“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
高前村的孙习美是一位“高前好人”。“她的公公卧床11年,她不离不弃,喂饭喂水照料了11年。这样的好人好事以前我们都不知道,现在要发扬出去。”2020年8月,村里在通往村部的主干道上,打造“家风家训路”。“来往上下班的工人都要走这条路,通过典型事例能将优良家风辐射到千家万户。”薛建明说。
展望“十四五”,高前村计划进一步发展经济,扩建工业园区至3000亩,积极发展龙头企业。“要做好农村的工作,关键是要做好农民的工作。”为此,村里将投资500万元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为红白理事会、村民参政议政提供场所,并将乡村文明建设考核制度,落实到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乡风好”的美丽乡村新样板还将继续大放光彩。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文 高峰/设计
编辑: 苗津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