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秃了,也变强了。”一句玩笑话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头顶大事”的焦虑。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2.5亿人有脱发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脱发群体呈年轻化趋势。为“拯救”越来越少的头发,假发、植发、护发……消费者们花招频出,尝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平价速效,假发市场连续六年稳增
“现在头发脱得厉害,太影响颜值了。”2月19日,31岁的王华在南京一家假发专卖店花4000元买了顶假发,“戴上去后显得年轻多了。”他告诉新江苏,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还是一头乌黑的头发,“干了几年程序员之后,谢顶了,加班压力大,没办法。”
“以前觉得戴假发很怪,现在为了美,不在乎了。而且现在假发很逼真,只要不说,谁也看不出来。”王华说选择假发的原因,一是性价比高,几百或者几千块钱就够;二是效率高,效果立竿见影,整个人都自信了很多。
在南京德基一家假发定制店,摆放着数十款假发,长短、造型、风格各有不同,价格也从几百元到近万元不等。店员告诉新江苏,假发的材质主要有真人发、化纤发两种,真人发价格高,平均在2000元左右。“来购买的顾客各个年龄层的都有,我们店一天可以卖出两三顶,每月销售额大约在15万元。”
“真人假发虽然比化纤假发、混合假发等其他品类价格更高,但效果最好,戴着也舒服。”店员介绍,真人假发定制的形式较多,“化纤假发戴久了对头皮有刺激,会出现发红、发痒的情况。真人假发能和顾客的头发完美融合,还能让理发师修剪出适合的发型。”
假发平价又速效的“物理疗法”,成了不少消费者拯救发量危机的选择,也使得大量假发企业搭上了发展快班车。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假发企业基本注册数量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2016年,假发行业迎来了第一个“爆发”,这一年的年度注册企业达3370家,年度注册增速高达51.36%,并在2019年达到顶峰,冲至7492家。
植发花费高,纠纷界定难
“我带过假发,也剃过寸头,但虚假的‘茂密’还是让我有些没底气。”29岁的周阳旭是南京的一位游戏策划师,随着这两年脱发越来越严重,他选择了植发治疗。
“一个毛囊的价格约为10-12元,经过检查我大概需要移植约1000个毛囊单位,总价格在1万元左右。”周阳旭表示,这个花费在植发中属于较低水平,而生发时间快则三四个月,慢则半年以上。
在一些植发广告中,快速恢复、自然、一劳永逸是其主要“卖点”,但植发安全性及其效果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新江苏调查发现,植发效果不理想,术后维权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其中植发纠纷投诉占不小的比例。
“去年,我花了2万余元做植发手术,从后脑勺取毛囊并移植了4500个单位。”李诚本以为终于解决自己多年的脱发问题,然而植发11个月后头顶依然发量稀疏。
在和医疗机构多次协商未果后,李诚将对方告上法庭。由于没有鉴定机构可以对植发毛囊的存活率进行鉴定,缺乏证据的李诚败诉。“植发前签署协议保证移植毛囊的存活率不低于95%,现在出了问题才知道,没有鉴定,保证也就不具有意义。”他说。
发量焦虑,催生“头皮养疗”经济
“我都快秃成阿哥了!”工作不到3年,李媛媛面对发际线后移和发量减少问题,最先想到的是护理头发,将脱发扼杀在摇篮里。
“芝麻丸、乌发丸、黑发养发汤等各种寻来的‘食补偏方’,我都试过了,但都见效甚微。”李媛媛还尝试过很多生发产品,如米诺地尔酊、柳屋生发液、霸王育发液,生姜固发水等。
发量焦虑,催生出护发、养发馆这类“头皮经济”。新江苏在小红书搜索“养发”,跳出83万+篇笔记,翻看内容,几乎都是网友各种保养头发的经验及产品推荐等信息。在美团上搜索“养发”一词,跳出数十家门店信息。
工作日的午间,韩浩匆匆走进一家养发spa店,做40分钟的头皮调理。这家店需提前一天预约,他这次体验的项目是“深层清洁+头皮调理”。
“护理师会先测试头皮问题,然后进行深层清洁头皮,用专业洗剂进行清洗,再用手法进行头皮按摩。力度适中,很舒服,我经常会被按摩睡着。”韩浩称,做完头皮护理后不光头发变得清爽不油腻,甚至有一种“通道被打开”的感觉,“不过,这样的头发护理实效怎么样,还没看出来,毕竟花钱买点好的洗发水在家自己洗,也能有相同的舒适感。”
据了解,目前头皮养护用品的功效诉求多元,最受关注的功效分别是防脱生发、头皮清洗和控油清爽。与此同时,新江苏发现,头皮护理液上药器、头皮按摩梳和头皮按摩器等细分品类关注度和销量呈上升趋势。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陆子健 孙秦旺
编辑: 孙秦旺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