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面前,江苏广大医护工作者和全国白衣侠们一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一片丹心冲向前线,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7月9日,全省100名抗疫英雄来到“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透过一张张记录着他们非凡战绩的图片,“重走”逆行路。
“作为中国医生,我感到深深自豪”
熟悉的防护服、再现的ICU病房、精密的医疗器械……望着依次陈列的资料与图片,江苏省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感慨万千,不时掏出手机拍下展出照片。
对于杨毅而言,2020年是奔波的一年。自2020年1月23日起,她坚守江苏指导救治重症病人。50多天里,她跑遍江苏13个设区市,总行程近5万公里。4月,接到国家卫健委指令,她跟随大部队紧急驰援黑龙江与吉林;7月,从吉林回南京不到一个半月的她三度出征,搭乘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12月,林海雪原上又出现她的身影……
从东南沿海到东北平原再到西北内陆,每到一处,杨毅顾不上休息就要查看病人情况。“抗击疫情这场硬仗,我们走得不容易,为了人民,大家凭着坚持和拼搏打了胜仗,作为一名中国医生,我感到深深自豪。”
旁人眼里,杨毅是救死扶伤的生命守护者,可在她心里,自己只是广大医护人员中的一员。“这是集体的功劳和荣誉,没有党的决策领导,没有广大战友的倾心付出,光靠单个人远远不够。”
“这是我们一起取得的胜利!”
在一面展示江苏人民团结抗疫的照片墙中,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科员陈强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照片中的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和隔离衣,全神贯注地检测病毒样本。
在江苏2813名驰援湖北的白衣战士中,有许多“90后”“00后”,他们以青春之我,用青春之力,在战“疫”一线筑起青春长城。陈强便是其中一员。“看完整个展,100年前的‘90后’为了国家未来,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力量和精神应该代代传承,当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该勇敢站出来。”
得知湖北病毒核酸检测人员告急的消息,陈强三次请缨,终于在一月末奔赴黄石。为加快检测速度、清理积压的样本,陈强和团队主动承担起重任,让单日检测量增至200多份,并在之后的任务中超前完成样本检测,创下全国17支省级应急检验队的最高记录。
除在实验室进行检测,陈强还深入医院、社区进行咽拭子采样,给一位老人的采样过程,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在急诊病房,老太太没忍住不适,把唾液喷在了我的护目面屏上,说实话当时挺紧张的,但我看到她急得都哭了,突然就不害怕了。”
后来陈强又一次为老人采样。“那次采样,老人全程捏着自己的手,强迫自己忍住,结束就对着床边的痰盂咳嗽。‘不能把你害了’,她对我说,当时我就感动的不行。所以,我们绝不是单独作战,病人们也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还有全国人民的援助和支持,这是我们一起取得的胜利!”
“请党组织考验我!”
时间倒回至2020年1月27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内科护士长陶连珊迎来了自己的50岁生日,也正在这一天,作为江苏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身在武汉的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7病区,担任护士长的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丝不苟地照顾病人。除了护理病人,陶连珊还要每天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时刻和同事们调整方案。
展厅内正在播放的抗疫影像中,陶连珊看见了自己的入党仪式,忍不住红了眼眶。“我曾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可那时候还不够优秀。”在来势汹汹的疫情前,陶连珊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请党组织考验我!”危险中方显勇毅,困难前尽显担当。2020年2月19日,陶连珊在抗疫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着“党员”的信念和职责,陶连珊在一线坚守了53天。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健康中国有我!”
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贾凌,作为医护代表上台发言。7个多月后,身穿白大褂的贾凌在展厅里“重遇”了当初的自己。
“抗疫对我来说,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让我深切感受到生命的重量和党员的职责。”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贾凌与同事24小时处于“作战状态”,丝毫不敢松懈。“全国一起参与战疫的医务人员,为了人民生命安全,有的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我心中他们才是英雄,是他们用无私奉献和大无畏气概,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2021年3月,贾凌重回武汉。在当地吃早餐时,被周围群众认了出来。“老板热情地给我们免了单,有位大姐哭着感谢我们,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感动。”
贾凌说这场疫情锤炼了自己的党性。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岗位,以守护百姓安危为初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健康中国有我!”
“不辜负信任,扛起责任”
“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这张照片,并肩奋战的同伴现在也在身边,很激动!”展厅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ICU的护士长周蓉在一张照片前久久驻足,思绪瞬间被拉回2020年的3月。
“那是在黄石中心医院,这位患者从ICU转到隔离病房,我们去看望他,为他竖大拇指,他还比较虚弱,但也回了一个大拇指,才有了照片里的这一幕。”
再次回忆起黄石的日日夜夜,周蓉依然心潮澎湃。“病人们知道我们从江苏来,都给我们比大拇指,那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都下了决心,一定不辜负黄石人民,一定要扛起责任。”
为了这份信任,周蓉带领团队全力以赴投身救治工作,与死神展开殊死较量。他们仅用三天时间便将黄石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改造成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精心护理病人,周蓉让护士在她身上练习拍背排痰,以调整到最合适的手法和力度;为详细说明每位病人的身体情况与变化,办公室与病房之间贴着密密麻麻的交班记录……“看着病人一天天好转,是我们当时最开心的事!”
“我会带着‘小吴汉’重回黄石!”
江苏省肿瘤医院麻醉科护师吴雷同为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看着展厅上空悬挂着的鲜红队旗,他想起驰援黄石前,队员们在机场集结的场景。“当时妻子怀孕4个月,我不太好意思说这些话,就托记者朋友转告她,孩子出生后起名‘吴汉’,为纪念所有医护同仁出征湖北的壮举,纪念这场不计生死的逆行。”
到达黄石后,吴雷负责起江苏援助黄石医疗队全队物资的管理和分配,为保障前线物资及时到配,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确保不出丝毫差错。不久,他又被安排到黄石中医院呼吸科,第一天上班就遇到急需气管插管的病人,临危之际他主动上阵,冒着感染危险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插管,病人转危为安,他全身的衣服也早已湿透。
经过39天奋战,平安回到南京的吴雷第一时间写下入党申请书。“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触动,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命运与共,创造举世罕见的抗疫奇迹,作为参与者,我深感自豪!”
时隔一年有余,寄托了众多网友美好祝愿的吴汉小朋友正一天天长大,吴雷计划带着他重回黄石。“因为照顾孩子没能赴一年之约,今年计划和战友们还有妻儿回去一次,看一看当初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地方,看一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黄石。”
“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官网
100.jschina.com.cn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喻婷 柏丽娟/文 方晴昊/视频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