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添活力,非遗融合促创新。当神秘的青铜器遇上内敛含蓄的紫砂壶,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9月22日上午,非遗对话非遗——非遗寻古之紫砂对话青铜器主题展在宜兴开幕。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路朔良、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周玉兰以及宜兴紫砂行业代表等嘉宾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延续了非遗对话非遗的主题,以青铜器对话紫砂形式展开,邀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壶青铜纹饰第一人的路朔良老师与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周玉兰老师携手共进,现场展开一段不同艺术之间的对话。
“青铜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我们一代代的接力传承,创新发扬。”活动现场,周玉兰老师呼吁大家一起学习探讨青铜文化,努力让其焕发出更可贵的时代价值。对于从业紫砂创作多年的路朔良老师来说,此次展览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将青铜器的历史厚重感与紫砂陶的精巧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会让我们有种穿越时空的快感,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感知历史,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
青铜器物千锤百炼流传至今,宜兴紫砂传承创新历久弥新。二者经过历史的洗礼、沉淀,代表着中国艺术审美。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表示,“青铜和紫砂的碰撞,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非遗传承人秉持匠人匠心,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让中国古老的文化焕发时代活力,是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值得我们自豪。”
整个展览以作品展现及沉浸式参观方式呈现,通过近距离接触青铜艺术和紫砂用器讲述传承千年的历史风韵,唤醒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一件件青铜器,一把把紫砂壶,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甘泉”,穿越时空、经久不衰。
未来,丁蜀镇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探索将非遗融入生活的多种形式,让非遗从“静态传承”迈向“活态传承”,以此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传承丁蜀历史文脉,筑就“陶都明珠”的文化根基。
记者 武智慧 孙晟宇 高波
编辑: 刘言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