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长江干流入宁江水高锰酸盐含量2.04mg/L,出宁江水高锰酸盐含量1.95mg/L。”走进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的大厅,显示屏上正实时显示着长江南京段水环境的具体数据,工作人员点击地图上的具体图标,点位的实时监控画面立刻展现在眼前。
这个名为长江“生态眼”的智慧感知平台,是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打造的一套流域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它融合卫星遥感、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组建成一个智慧“大脑”,一个平台就能实现对长江南京段流域的水环境、大气环境、船舶、园区、岸线五大板块的实时监测管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
通过平台大数据的计算,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历年来长江南京段船舶货运量的变化,准确把握年均危险货运总量数据,确保船舶运输安全;通过亿级像素视频监控,能实时捕捉到江面江豚跃出水面的瞬间,观测生物状况;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远程操控化工园周边的拦坝,确保发生意外时第一时间升起,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这些都是长江“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强大能力的直接体现。实现应用,不仅依赖于各种高新技术支持,还得益于各个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截止目前,长江“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共整合了南京市水利、水文、生态环境等18个涉江部门23个大数据系统,初步实现了对流域内全要素、全链条、全天候的立体监控,实现了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
基于“生态眼”在长江环境保护方面的落实应用,南京城市环境的监测也逐步纳入平台系统中。分布于全市的尾气遥感装置接入平台,通过“生态眼”能随时掌握不同时段、路段尾气排放情况,精准捕捉到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并将信息提供给交管部门。不仅如此,全市所有的智慧工地也全部接入“生态眼”,实时监控工地扬尘等相关工作。从最初的以长江生态为重心,扩大到全南京市的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眼”正用它智慧的大脑助力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未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将依托平台的完善和创新,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副主任孙安说:“目前整个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基本集中在中下游,我们希望把好的成果和技术往中上游推广、延伸,才能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
编辑: 艾陆琦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