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拉山膀、涮腰、腕花小云手、飞天十三响……当戏曲与广播操相融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套京韵十足的课间操成了全校学生的最爱。
随着锣鼓、京胡节律响起,学生们一个“腕花小云手”起范儿,盈盈款步、踢腿腾挪,优美自如,英姿飒爽,来回变换,不到4分钟的课间操仿佛呈现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戏曲盛宴。四年级的贾茹婷十分喜爱:“京韵操的动作特别好看,我们能学到很多京剧的身段、技巧。”
“这套操一共9节运动,是在传统广播操热身、跳跃等动作基础上融入相应的戏曲动作,能锻炼到对应的肢体关节。”校德育体卫艺副主任祁增介绍道。例如肩部运动就采用了“单拉山膀”的动作,以达到肩部绕环、放松肩颈的作用。
“这套京韵操不仅融入了京剧动作,还包括越剧、昆曲等其他戏曲动作,是在借鉴《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请专业京剧演员指导改编,让动作更大众化。”副校长朱鲲介绍,学校的京剧特色已有24年的历史,早在2010年学校就有了创编京剧操的想法。“我们意识到不仅要有优质的精品内容,更要去普及,要让艺术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喜爱国粹,学校将京剧文化浸润进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京剧中的过门旋律被作为上、下课铃声;红柱、彩旗被用到校园的各处装饰;还建了一个面向孩子的京剧博物馆……而“润心娃娃京剧团”作为学校京剧特色教育的“门面担当”更是硕果累累。“2019年我们的‘小京班’受邀前往波兰密兹凯维奇大学孔子学院进行文化交流,让京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朱鲲介绍,“润心娃娃京剧团”成立以来共招收近两百名成员,组建了十二个京剧表演班,能熟练演出《穆柯寨》、《梨花颂》等多个经典唱段。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学了京剧精气神都不一样。我们不仅希望孩子能爱上京剧,更是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根植中国文化基脉。”朱鲲说。未来,学校将继续创新京剧文化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建设,全方位让学生树立爱美、懂美、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文 白利振/视频
编辑: 王心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