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市政府4月9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南京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5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637.7亿元。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7203.03亿元。此外,培育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八大产业链,形成1个五千亿级、4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名城建设有力推进
南京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一室一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使用,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到6500余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8%。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民生事业也取得全面进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乡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成效明显,主城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紫东地区启动规划建设,河西新城展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形象,支持六合、高淳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9%,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与此同时,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果。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江岸线保护办法》,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77.9%。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率83.1%。
“十四五”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探索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具体表现为“四个高”,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和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关键词】创新名城
提升创新名城建设的全球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创新名城建设的全球影响力。
围绕“双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实施基础研究领航支撑、重大创新平台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三大计划”,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通发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机制。
围绕培育充满活力的科创森林,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质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各类创新主体融通创新,激发“高、海、苏、军”(高校院所、海外高层次人才、优秀“苏商”队伍、军民协同)四类双创主体活力。
围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形成完整的人才梯次结构和培养成长链。
【关键词】产业发展
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方面,南京将提振发展实体经济,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
在建设制造强市方面,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八大重点产业链“125”突破行动,推动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在服务业创新发展方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价值融合,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建设活力充盈的服务业功能载体,打造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在建设数字南京方面,围绕建设数字经济名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创新数字政务服务品牌,构建数字社会。
【关键词】城乡区域协调
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培育建设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宁淮宣黄成长带。
此外,以功能引领市域格局优化,构建“一核三极”重点功能布局,提升重点地区功能承载能力,促进六合高淳高质量崛起。促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区域辐射功能较强的郊区新城,加速推动新市镇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基础设施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强化现代基础设施支撑,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巩固南京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建成南京北站枢纽和六合西站,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完善快速轨道交通网,加快过江通道建设。
提高现代水利水务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流域、区域、城市防洪减灾,优化完善水资源配置,推进民生水利建设。
【关键词】深化改革
激发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民营经济跨越发展行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人口、土地、地方财政金融、现代产权等领域创新突破,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
构建最优营商环境,建立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法治保障,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建设营商环境超流城市。
【关键词】博爱之都
不断创造人民期盼的高品质生活
“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提升“博爱之都”内涵,不断创造人民期盼的高品质生活。
持续推进富民增收和高质量就业,构建经济发展、就业充分和收入增长的联动机制,着力扩大就业容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统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提升,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化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健康南京,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设施重点发展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卫生健康高地。
【关键词】绿色发展
推动美丽古都建设展现新图景
“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加快绿色发展转型,推动美丽古都建设展现新图景。
在源头上,优化完善市域生态空间与安全屏障,保障生态安全,科学划定并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高标准打造“紫金山一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
在行动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系统性防控生态风险。
【关键词】先进文化
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十四五”期间,南京还将突出先进文化引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加强诚信社会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化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浦费示范城市。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擦亮“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四张名片。
记者 薛玲
编辑: 宫燕敏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