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灿烂辉煌,独特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杨义的《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在与西方叙事的对比中探讨中国传统叙事中流动视角的使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叙事文学的当代价值;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说苑·贵德》,以吴起告诫魏武侯国之宝在德不在险、晏子劝说齐景公供养老弱孤寡等历史记载,引导学生领悟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和“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阅读《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描写了在古代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其乐融融、井然有序的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阐明“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的道理;新高考I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为复合文本,分别选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杨乃乔《〈红楼梦〉与The Story of the 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以《红楼梦》的翻译为例,从翻译思想、翻译技巧等角度讨论中华典籍的翻译问题,提出“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选择有关博物馆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新闻报道,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激发考生对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的浓厚兴趣和传播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