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南京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下午1点30分,天环冷冻批发市场5号冷库月台,张纪友从冷链车中搬出一箱箱冻虾,麻利地垒进托盘,随即拎起棉衣,跟着运货叉车向零下16摄氏度的冷库走去。此时,室外温度逼近40摄氏度。
这是张纪友成为冷库搬运工的第7个夏天,依然是“冰火两重天”般的考验。叉车在冷库门口停下,满身是汗的张纪友迅速裹上棉衣棉裤,拉下大门控制绳的瞬间,结成雾状的冷气翻滚着涌出,将他的身影团团围住。没多久,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指针,即从40摄氏度转至零下12摄氏度。
冷库顶部结着一层厚冰碴,运货叉车在冰面上留下道道浅印。搬货、码货,张纪友重复着月台上的动作,但头顶不断蒸腾的热气告诉他,这已是截然不同的环境。
“我们每天按顾客要求,把货带到冷库码好,一天得进出十几趟。”对一年四季都在低温中工作的张纪友来说,夏天是最难熬的。“里外温度差了快60度,衣服隔着棉衣湿了又干,时间长吃不消。”每隔20分钟,他得从冷库到室外回暖,冻红的耳朵还未恢复,眉间发丝凝起的冰晶却早早化成了水,顺着额角不断向下淌。
“这会棉衣不能脱,要捂一会,温度变化太快容易感冒。”张纪友一边擦汗一边紧了紧棉衣。当搬运工人们结束一天工作后,冷库前边的空地也会晒满浸湿的棉衣,等待第二天工作的开始。
除了要克服巨大温差带来的不适感,“速度”也是夏天带来的另一重考验。作为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冷冻批发市场,天环有将近30万吨的冷库存储量,成箱装车的冷冻副食品和农副产品往来不断,都在等待搬运工人完成“最后一百米”的运输。“夏天温度高,从车里出来的货不能在外放太久,得快点放到冷库里。”张纪友说。
从早晨7点30分开始,和张纪友一样的搬运工们就在月台忙碌开来。他们钻进车厢,搬货的动作一刻未停,负责装载的三轮车和叉车也在月台不断穿梭。“每天中午前要让大部分货进库,要是时间耽误了,食物解冻变质就麻烦了。”中途休息时,张纪友便倚在三轮车车板上小憩一会,不多久又将投入下一轮搬运工作。
“这段时间天热,市场每天给我们发盐汽水和藿香正气水,还准备了防暑药品。而且比起一直站在太阳下面,我们还能在冷气里凉快凉快,算舒服啦。”说话间隙,张纪友又戴好了手套,转身向冷库走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文 胡秋阳/视频
编辑: 苗津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