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蝴蝶,被称为自然界“会飞的花朵”,在数以万计的昆虫类群中,蝴蝶是独具特色的存在,众多文人都留下有关蝴蝶的诗句,并借此抒发情感。6月1日,新江苏·强国少年团来到南京湖熟水乡农场,随团的10多位小朋友近距离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种类分布,动手制作蝴蝶翅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你是否好奇蝴蝶的一生会经历哪些阶段?刚破蛹而出的蝴蝶长什么样?本土蝴蝶又有哪些?据统计,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大约为20000种,我国约占2153种,蝴蝶资源丰富。在蝴蝶生态科普馆里,巨大的科普图片按主题张贴于墙壁上,从蝴蝶寄主植物的普及到蝴蝶身体结构的介绍,从不同阶段的生长形态到蝴蝶保护的生态意义,小学员们一边听着研学老师的讲解,一边观察不同板块的图文介绍。
经过对蝴蝶形态和习性的细致了解,小学员们分批走进温室内场,近距离观察活体蝴蝶。松软的木屑铺在路面,潺潺流水汇聚成小池塘,加上美人蕉、鸢尾草、千屈菜等植物的相互搭配,一座微型的蝴蝶泉边景观尽显眼前。抬头、俯身之间,破蛹而出的蝴蝶或是上下翻飞,或是在花丛中吸食花蜜。一旁的孵化装置上,一排排的蝴蝶蛹悬挂在用毛巾制成的“房间”里,等待着新一批的羽化。
望着蹁跹蝴蝶,参观的小学员们放轻脚步,专注地在旁观察。“这次研学我知道了蝴蝶的生长过程一共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蝴蝶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不一样。研学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现场,小学员卜俊祺听得入神,不时和研学老师交流起蝴蝶的习性。葛允中同样对蝴蝶生长情况感兴趣,仔细观察基地中蝴蝶从卵到成虫的过程。“从幼虫形态到最后的蝴蝶,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今天在现场,我还认识了枯叶蝶、白带锯蛱蝶、虎斑蝶和我们国家特有的中华虎凤蝶,也知道蝴蝶传粉能帮助植物繁衍。”葛允中说。
看过多姿多彩的蝴蝶,新江苏·强国少年团又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制作起蝴蝶翅膀。小学员们拿起不同颜色的画笔,在空白的翅膀模型上尽情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鲜艳的配色、对称的结构、创新的图案,随着画笔舞动,空白的翅膀模型变得丰富多彩。活动最后,参与本次研学的小学员们还纷纷背上自己制作的蝴蝶翅膀,在热闹的音乐声里化身一只只“小蝴蝶”,展示手工成果。
“本次研学我们安排了讲解蝴蝶生长知识、观察活体蝴蝶、放飞蝴蝶等活动,帮助小朋友增长自然知识,激发起他们对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也希望通过这些体验能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湖熟水乡农场研学老师李娟娟表示,除了有关蝴蝶保护的生态展示基地外,农场还开设了“都市园艺馆”“自然农法园”“都市农园”等不同模式,通过体验蔬菜和水稻的种植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树立耕读意识,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感。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喻婷/文 武智慧/视频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