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两院院士分享奋斗历程,寄语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保持好奇,不断探索!
“从事科学研究,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人民福祉,面向国家前沿科学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建云认为,成为一名科学家,一天工作8小时远远不够,要有勤奋、努力、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应对挑战,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薛禹胜则格外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或许你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信心,但如果本身能力有限,就要充分发挥好团队的作用,如果是领导者,还要做好工作分配,具备协调能力,才能完成复杂任务。”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不仅要致力于科学研究,还要大力度开展科普工作,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经常前往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他喜欢给孩子们讲物理学家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能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深知未来的路要靠自己走,未来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祝世宁分享,他的科研路与高中时期看星星的爱好分不开。“科学并不遥远,我们都可以通过观察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他勉励广大青少年保持对事物的热爱,充分发挥自觉意识,克服困难、孜孜不倦,不断发光发热。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顾宁上中学时,就希望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虽然现在没有直接从事临床工作,但他致力于生物学工程研究,有效保障人民安全。“要通过科普教育让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围绕科普主题为青少年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活动,仅“童”绘新江苏和“强国少年说”两项,参与人数就已超126万。谈及此,院士们纷纷点赞,并拿起笔为孩子们题字送上祝福。孩子们也拿起画笔、走进实验室,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科学的热爱,发出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深情告白。
南京市秦淮区瑞金北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屈之墨创作了一幅名为《锦绣》的作品,“神舟”逐梦、“北斗”指路、“嫦娥”揽月……他将这些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中国航天的伟大进程。“我有一个航天梦,希望能成为一名宇航员,见证并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郑嘉树走进实验室,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浮力实验,明白了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背后的科学奥秘。“小小的科学实验,好玩又涨知识,我真切感受到了科学的独特魅力。”
为进一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强国少年说”活动将陆续推出《传统文化里的科学知识》系列科普微视频,敬请关注。
周永金/文 汤翰林/摄 冯晓丹 胡秋阳 李笑林/视频
编辑: 冯晓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