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水管中流淌出清澈的山泉水,共和县的牧民依旧觉得不可置信,在一年多前,喝上一口水是一种奢望。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位于青海湖以南,黄河以北,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共和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年蒸发量却在3000毫米以上,生活、畜牧业用水一直是个大难题。严重的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导致致富的“种子”迟迟无法在这里发芽。
由于地域和草场面积大,牧民居住分散,当地牧户往往要骑马到家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取上水。2019年7月底,常州第四批援青干部、市水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骏到共和县水利局挂职副局长,了解情况后,他便下定决心要让牧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喝上水。
真正深入一线时,刘骏顿感困难重重。施工现场海拔高3500米,剧烈的高原反应让他难以适应。“一下车,整个人就没了力气,缺氧头晕,紫外线强,走路就感觉踩在海绵上,说两句话就要停下来喘口气。”共和县水利工程施工点分散,有时候要坐三四个小时汽车才能到一个项目点,“早八晚十一”的生活成了刘骏的家常便饭。
挂职期间,刘骏共参与水利项目15个以上,持续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8.4万牧民和150万牲畜都在家门口喝上水。
“治青方略,水为大政”,10年来,江苏常州援青工作小组始终坚持做好“水文章”。为解渴更为解困,从江苏省援青项目资金中拨付专款,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田水利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喝上水之后,更要喝好水。刘骏还准备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之上,在重点地区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为大美青海贡献更多的江苏智慧。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