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为15.9%和7.1%,比2014年分别上升了1.6%和1.4%。江苏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率则高达48.3%、81.7%和90.8%,分别比2014年增加了1.2%、3.4%和2.2%。学生们的超重率、近视率缘何如此之高?新江苏走访发现,运动不足是导致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而这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重文化轻体育的心态难以撼动。
肥胖率、近视率持续攀升
2017年就有调查显示,南京70万中小学生中,有14万左右超重或肥胖,有媒体称之为“南京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小胖墩儿’。”
南京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王静接诊过许多超重孩子,她分析称:“现在的孩子摄入的高能量、高脂、高糖的食物太多,热量难以消耗造成肥胖。”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倩解释说,童年时期孩子的时间大多由家长支配,学习时间占比过高导致孩子运动时间不足,间接造成肥胖率过高。
比肥胖率更为严重的,是飙升的近视率。根据监测结果,2019年江苏学生小学阶段近视率发展最快,每增长1岁,近视率增加近10%。“户外运动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近视率。”南京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志钧认为,学生学习时间过长、户外活动时间过短、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等多重原因导致用眼过度,“前往医院就诊的近视儿童越来越低龄化,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中学时代就会变成高度近视。”
为避免学生肥胖、近视等问题愈演愈烈,教育部门不断发声鼓励学校加强学生体育运动。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度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然而,学生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的一项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近视率为71.6%。
2018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当前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与一些教育“短视”行为有很大关系,“一些学校和家长宁愿牺牲孩子的健康和视力,也不要让他们在分数上落后半分。”
特色体育,让孩子们跑起来
怎样让孩子们跑起来?近些年来,江苏一些学校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张家港福前实验小学以桌式足球为特色,在公共区域设置球桌,吸引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向球桌。该校校长卞向飞介绍说,学校旨在改变学生原来“让我运动”的被动心态为“我要运动”的主动心态。“我们还走进社区、医院举办桌式足球亲子赛,让人们放下手机、电脑,加入到这项全民健康运动中来。”
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10月份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体育节。据南京外国语学校体育组组长姜瑞华介绍,南外体育节以校园运动会为主导,同时举办多种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征文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项目,多维度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及其重要性的全面了解。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则从上而下,积极组织各中小学开展校园阳光体育竞赛,通过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区校园阳光体育冬锻项目、校园篮球、羽毛球、啦啦操比赛、游泳、击剑等一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兴趣。
这些多样化的特色体育课程和运动项目,拓展了体育教育的“宽度”,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部分学校的特色课程甚至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初二学生韦航说,在体育课、足球课、校园运动会和阳光学大课间之外,学校还单独设置了体育选修课,但人数太多,一课难求。“我本来想选一节乒乓球或足球课,但我没抢到,最后只能选了英语。”
重文轻体心态难撼动
看似遍地开花的特色体育课程和运动项目能否真正让学生不怀压力地走向操场、拥抱体育?能否有效缓解持续攀升的超重率和近视率?部分家长、校长和体育老师表示,学生压力不容乐观,增强体质任重而道远。
南京初一学生家长刘霞告诉记者,中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休息、运动时间被一再挤压。“我家儿子每周要上语、数、英和物理4个辅导班,晚上7:30开始写作业,要到10:30左右才写完,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运动。”
南京河西一家初级中学初二学生家长潘雯也有同感,“家长们很焦虑,就都给孩子报班,尽管知道报班可能只是‘安慰剂’,但没办法,不报就心里就没底。”潘雯说,给女儿报了语、数、外三科辅导班,写作业占去了女儿的大半课余时间,女儿经常会每天跳半小时舞蹈来解压。
为何学生的学业压力与运动时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究竟是家长对学生文化课的“不甘落后”还是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不足?淮阴一位中学校长认为,中小学重升学轻体育的心态十分普遍,部分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相较于文化课程远远不够。
一名体育老师也向记者吐露出无力感:“我们一直都在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现在大家都是唯分数论心态,一分之差,可以多出几千个竞争对手,出台的政策虽好,但真正落地很难。”
(文中名字皆为化名)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 孙骏/文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