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江苏省农科院与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4泰州农业园区企业院校行”首场活动在南京启动。活动现场,省农科院专业院所与泰州农业企业、园区分别签订技术联盟攻关开发框架协议及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从实验室走向广阔田野,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即将落地泰州、生根发芽。
回溯农业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传统田园的铁犁翻车,再到几乎覆盖所有农业生产领域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设施,“创新”始终是驱动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江苏,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全国5.5%的粮食,实现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数据背后,写满了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作为全省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多年来,省农科院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布局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已结出累累硕果。活动现场,省农科院集中发布18项农业科技成果——
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宁R101刷新江苏油菜高产纪录的同时,可抗部分除草剂有效杀草浓度的4倍以上;猪肺炎支原体黏膜免疫诊断技术实现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现场诊断、鉴别诊断及疫苗生产与评估的全覆盖,进一步推动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果园机械化疏花技术研发与装备解决疏花密度不可控、冠层疏花不均匀等技术难题,可节约60%以上的疏果劳动力……成果涉及作物品种培育、动植物疾病防治、智慧农业以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为农业提供了全产业链技术解决方案。
如何让科技成果走出高墙大院,走进乡间田野,是农业现代化之路上的关键议题。为走好科技创新活动的“最后一公里”,江苏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省农科院与泰州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合作成果,正是疏通转换渠道的有益探索。
“泰州是国家重要粮油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创新技术需求显著。长期以来,省农科院与泰州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在水稻、蔬菜、果树、畜禽和园艺等多个领域协同开展合作。”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冉介绍,省农科院联合当地共建泰州农科所,依托泰州医药高新区共建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泰州姜堰、江苏洋宇先后成立亚夫工作站和产业研究院,打造“猪—沼—果(蔬、粮)—电—游”生态循环全产业链的“洋宇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交流,整合双方资源优势,活动现场,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负责人与泰州市(区)政府分管负责人签订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框架协议,省农科院6个专业所与泰州的农业企业、园区签订技术联盟攻关开发框架协议,省农科院5个专业所和1个地区所与泰州的农业企业、园区、经营主体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动创新需求和技术供给“双向奔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仅需要科企对接,更需要金融加持,才能实现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的效应放大。为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模式深度融合,江苏省农科院成果转化处、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泰州农科所、农行泰州分行在现场联合成立江苏省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泰州)孵化中心。“未来。我院将依托江苏省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孵化中心等载体,进一步整合院系统优势创新力量,携手打造一批综合性示范展示新场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孵化新基地,形成一批‘产学研’合作新典范。”王冉说。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柏丽娟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