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进入直播间,现在我手中的就是金瑶草莓。”3月29日,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南营草莓园里,一场直播正在进行。身着红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化身主播,在大棚里架起支架,通过手机屏幕推介农产品。
疫情期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通过直播带货,10天帮农户卖出7千斤滞销草莓。
这样一支带货能力强劲的直播团队背后,离不开陈小飞的统筹。从安徽农村走出来的他,2018年考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学期间,他当过主播、办过公司,坚持将直播与农业结合,走出干事创业新路子。
“疫情让生活按下暂停键,也让我看到了电商直播的机遇。”2020年8月,陈小飞创办了江苏苏才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学校就业创业政策,他向经济管理学院申请了一间200平米直播间。在这里,他和团队执行了近百次直播带货。
“去年3月第一次带货,直播间只有20多位观众。”直播近3个小时,陈小飞没有卖出一件商品,“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停留在口头和笔头,实战中才发现自己并不专业。”不服输的他不断总结经验,直播间的人数也从20增长到100再到上千,带货产品也从纸巾、零食向农副产品延申。
2021年8月,陈小飞第一次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受疫情影响,淮阴区刘老庄镇鑫香印家庭农场基地一万多斤“阳光玫瑰”滞销。一筹莫展之际,在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永刚带队调研下,陈小飞采用原产地直播带货形式+线上下单小程序,帮助果农们打开销路。“这一次,直播间里观看人次达到历史最高,助农带货让我有了极大的成就感。”
大二这一年,陈小飞当选院学生会主席,他直播助农带货的脚步也遍及淮安更多乡镇。“白天处理学习与学生会事务,晚上就进直播间。”校园生活的“黑白切换”,快节奏的学习与工作模式,让他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两年时间,陈小飞走完淮安市200多个行政村,成功培养包括田间的农民、刚毕业的学生等在内的10位主播。
“将所学服务地方,投身乡村振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陈小飞将实践经验写入毕业论文,探讨农民如何依托电商渠道实现增产增收、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即将毕业的陈小飞,决心在电商与农业融合方面更大发力。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洪梦琪
编辑: 洪梦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