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显示,全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已经成为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农产品,人均森林食物产量130公斤左右,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我国有34亿多亩森林、8000多种木本植物,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
何为森林食物?江苏的森林食物有哪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如何?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江苏如何“向森林要食物”?
家底:“宝藏特产”丰富,“森林粮仓”潜力大
实际上,“森林食物”“森林食品”并非新鲜词,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南京林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教授、林特产品贮藏与加工团队带头人吴彩娥介绍,“森林食品是指以森林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及动物为原料生产加工的各类食品。包括木本粮油、果蔬和各种药材。”
具体而言,森林食物分为经济林、林下经济产品、间接性食品三大类,林菌、林药、林菜、林果、林下养殖等都属于森林食物的范畴。
目前,面积约7亿亩的经济林是我国森林食物生产的主力军。在江苏,林地覆盖面积已达24%。其中,林下经济规模达到800万亩,年产值达500亿元。有统计显示,全国可以生产森林食物的经济林树种有500—1000种。那江苏的森林粮食有哪些呢?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全国有名的阳山水蜜桃、邳州银杏、丰县红富士、大丰香梨等,还有宜兴乌饭树、鹿楼金蝉、谢湖大樱桃等隐藏“宝藏特产”。
以徐州为例,全市现有苹果、梨等果林面积150万亩,银杏、杨树等苗木面积30多万亩,林下复合经营面积105万亩。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李全胜介绍,在丰县大沙河镇,10余万亩果园年产各类水果25万吨。位于“银杏之乡”邳州的徐州银杏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十几年专注于银杏果的深度加工和销售,现已衍生出20多个品类,出口到世界十几个国家。
专注“森林食品”研究20年的吴彩娥认为,森林有着成为“又一粮仓”的巨大潜力。“森林‘粮库’可以拓宽食物供应的来源,协助我们调整和优化农业与林业的生产结构,从而提升对多种食物需求的供应能力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例如,森林能提供大量富含营养成分的木本食物和木本油料,如板栗、油茶和核桃等。”
在南京林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副院长、林特产品贮藏与加工团队成员李婷婷看来,虽然江苏森林覆盖率并不算高,但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交通、科技条件是其“向森林要粮食”的优势。“江苏湖区和森林资源丰富,为种植各类森林食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内交通物流网络发达,能够形成从采摘到运输再到销售的高效供应链条。另外,江苏在科研方面的扎实投入和创新探索,也正在积极推动森林食品生产和加工效能的提升。”
现状:多样复合种植,林里“掘金”促振兴
森林食物产于森林中,在自然、原生态、无污染的条件下生长,因此具有生态、优质、健康、营养、绿色等特点,颇受市场青睐。在江苏,森林食品产业一头连着粮食安全,另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
“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泗阳已探索出林药、林菜、林菌、林禽等各种复合经营模式30多种,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超6亿元。据当地统计,泗阳县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农户13.7万户,占总农户数70%,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村平均水平30%。
在泗洪,2008年至今,碧根果(薄皮山核桃)种植总面积已达10.4万余亩,而这里也凭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碧根果大会”的永久会址。
在众多“森林食物”中,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普遍较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团队负责人、副研究员席刚俊告诉记者,仅该团队收集、筛选、并开展相关研究的就有20余种,这些品种大部分为江苏地区的道地药用植物,“有药用的,也有药食同源的,如铁皮石斛、黄精、太子参、党参、桔梗等。”团队自2009年围绕林下药用植物开展研究以来,目前已形成了多套林下复合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铁皮石斛和白及林下复合高效栽培为例,亩均林地年纯收益能提高到5000元以上。”
随着农林科技的推广应用,森林食物的外延越来越广。在人多地少的江苏,多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的开发不断丰富森林食物的种类。
在盐城东台市,新街镇已经探索出了6大类32种林业种植模式。比如,以“林+药”模式种植贝母、藏红花,以“林+菜”模式种植韭菜、荠菜、青菜、大蒜,以“林+粮油”模式种植蚕豆、黄豆和油菜等,在林下养殖方面,主要有意大利杨林养金蝉、林下养草鸡、林缘池塘边养鸭鹅等。
通过这种多种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东台新街镇的林业种植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和协调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目前,全镇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8000多亩,立体复合种植平均增收25%以上。
未来:统筹保护和利用,创新开发提质量
经济林种植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也让更多百姓有了一个好饭碗。数据显示,全国经济林种植从业人口和林下经济从业人口超过12400万人,约占我国农村人口的1/4,在一些林区山区,农民收入的20%左右来自林产品。
在江苏的众多特色农产品中,也有不少与森林有关。不过,我省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李婷婷表示:“多种森林植物都拥有多样的经济价值,但目前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且产品类别较为单一。比如核桃,目前主要是收获成熟的果仁进行销售,而其余部分通常会被直接丢弃。此外,虽然江苏省拥有众多从事森林食品加工的企业,但是其精深加工技术和能力尚欠缺,产品附加值不够高。”
江苏该如何更好地向森林要食物?李婷婷认为,在当前消费者们更关注“吃得好”和“吃得健康”的市场趋势下,森林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生态性。“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森林食品质量监管与追溯平台,构建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体系,确保从生产到加工再到供应的每一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引导森林食物生产者树立绿色生产意识,并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机农产品、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等认定。在此基础上,加快森林食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培育,以提高森林食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林下经济虽然是富民产业,但也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席刚俊提醒,林下种植盲目跟风容易有生态环境破坏、供过于求而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的风险,要根据地域特色发展优质品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对本地区道地药材保护开发不够重视,加上对林业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茅苍术、白及、太保黄精等野生资源濒临灭绝,没有优良的种质资源作支撑,整体产业成萎缩状态。”
吴彩娥也有同感。她表示,开发森林食品不能只看到短期的收益,要牢牢把握生态保护的原则。“我们要把森林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发展出既多样化、营养健康,又方便快捷的林业产品。”
新华报业·新江苏 记者 苑青青/文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