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黄泽文)关心关爱残疾人,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11月25日上午,南京市残联召开“南京市残疾人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南京已为1737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新增83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和1205人就业,提前完成省定任务。
今年,省政府将“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新增16-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13000名”列为民生实事项目。根据省市安排,南京市2022年度需完成1130名孤独症儿童康复任务,新增16-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750名,帮扶1000名残疾人就业。
相关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如何?南京市残联新闻发言人、一级调研员曹志祥介绍,为做好“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市残联制定了《南京市落实2022年度省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行动实施方案》,主动对接市卫健委出台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试点工作方案,摸清孤独症儿童康复需求底数。“今年,我们在建邺、鼓楼、栖霞、江宁区进行了试点,2024年将推广到全市各区。”此外,市残联组织参加省级孤独症康复培训、举办市级专业培训线上线下共8场,培训孤独症康复专业人员1500余人次。在“宁儿康”平台开通“孤独症儿童康复指导和残疾人心理咨询”在线服务,携手南京特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精准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不断推陈出新,南京多地打响了一批特色品牌项目。曹志祥介绍,建邺区残联开展“邺康莫愁”居家照护特色项目,为重度失能、一户多残、依老养残、孤残等困难残疾人及家庭提供服务;栖霞区残联与街道“残疾人之家”联合开展“送康上门”服务,通过政府招标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江宁秣陵街道开展“秣手相扶”残疾人居家服务项目,给残疾人提供日常照料、心理疏导等方面帮扶。鼓楼区残联打造“精神残疾人居家服务”项目,创新融合了“伙伴互助”模式,为精神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是助力他们实现美好人生的途径。市残联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结合残疾人就业需求,精准帮扶残疾人就业。“全市残联系统举办多类别残疾人专场招聘会60多场,累计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免费为1524名残疾人提供了西式面点、美甲、互联网营销师、花卉园艺、手工编织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此外打造残疾人就创业平台,将“汇爱坊”助残公益平台提档升级,积极发挥全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作用,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帮扶1205名残疾人就业,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南京市残联和六合区残联分别拿出一个岗位招聘残疾人,当前两位残疾人公务员已在岗工作。2023年,建邺区残联也将拿出一个岗位面向残疾人开展招聘。
为实现残疾人托养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市残联积极推广使用全省残疾人托养服务系统,实现残疾人托养需求调查和服务记录信息化。目前,南京已有部分“残疾人之家”分别进入养老、失能险服务机构名录。残疾人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机构进行差别化服务,让残疾人生活更有“温度”,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温暖一方”。
编辑: 黄泽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