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在黑白键上熟练地跳动,平和悠扬的歌声在指尖缓缓流淌,偶尔夹杂着一两个不准的音,他的嘴角上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这个正在弹《雪之梦》的男孩叫托咪,今年20岁,和同龄人相比,他有些不一样。他是“星星的孩子”。
那一天,他突然肯说活了
最开始注意到托咪不同的是他的幼儿园老师。“现在回想起来,他确实和其他孩子有点不同,从小就不太爱说话,总喜欢一个人自言自语。”托咪爸爸回忆。在老师建议下,他带着托咪去脑科医院检查,结果,一纸孤独症确诊书令他出乎意料,医生建议尽早介入治疗。“一开始家里人都不太能接受这个消息,从来不了解这个病,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医生说,3岁前是干预的最佳年龄段,而托咪确诊的时候已经3岁多了。”
孤独症如何治愈?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告诉新江苏,目前,孤独症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干预途径是在家庭、社区、专业康复机构等全社会的共同配合和支持下,依靠有效的长期康复训练和教育手段去缓解。
托咪确诊时,南京针对孤独症的康复中心还不多。抱着一丝希望,家人把他带到了南京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下称明心)尝试康复训练。在这里,托咪接受了一对一个训、感觉统合训练,还上了体能课、绘本课、生活课等。
慢慢地,他像只努力破壳的鸟儿,从自己的小天地里探出头。
“在康复中心训练了一段时间,有天回来,突然就肯讲话了,指着家里的东西不停地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托咪家的护工严阿姨自托咪5岁开始照顾他,至今已有十五年,托咪每一次令人欣喜的转变都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
一听到音乐,他的眼睛就亮了
安静的托咪似乎对许多事情不感兴趣,但只要听到音乐,他的眼睛就亮了。
随着认知能力提高,托咪从8、9岁开始接触钢琴,一扇新的大门向他开启。“托咪手指协调性不好,做精细动作比较困难,而弹钢琴一个手指按一个键,正好可以锻炼这方面能力。”托咪的钢琴老师张阁相介绍。
一般来说,普通孩子会从最简单的练习曲练起,但托咪不行,他总是坐一会就不想弹了。为了让托咪耐得下性子,张阁相决定从哈农钢琴指法教起。“刻板重复行为是孤独症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旦建立起刻板行为,他们就很愿意去做,有时候不让他做,心里还会不舒服。练指法就是典型的刻板行为,从低音弹到高音,再从高音弹到低音,是他比较感兴趣的,就这样再慢慢过渡到练习他感兴趣的儿歌。”
教孤独症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往往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学会。托咪练习钢琴要从2小节、4小节开始练习,完全熟练后才能再弹下面4小节,一直到学完一首曲子。“正常情况下,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学会一首完整的曲子,长一点的,要两个月。因为他的识谱能力不好,所有曲子只能靠背。”
在托咪的世界里,“时间”是一切的坐标,他稳定的生活立足于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张阁相回忆,在康复中心时,每天吃过午饭托咪一定要弹琴。“到点不弹,就会发脾气,如果他找不到我,就会满学校跑,谁也拦不住,后来有了手机,到了点就会不停打我电话。”上学后空余时间减少,这两年,托咪渐渐不去老师那学琴了,但每晚8点在家准时弹琴依旧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托咪的钢琴上摆着一个蓝色文件夹,里面装有学过的所有琴谱,现在,他能背下40多首钢琴曲谱。“每天弹10首,按照文件夹里的顺序弹下来,弹完再回头重新练。”严阿姨说,托咪最喜欢的钢琴曲是《雪之梦》,此外,他还会弹《我和我的祖国》《真的爱你》这些流行歌曲。“这孩子喜欢听音乐,到哪都放,经常是人没到,音乐先到了。”
托咪房间里有一台蓝牙音箱和一台老式CD机,那是他除了手机之外,用得最多的电子产品。
“播放陈奕迅的歌曲。”托咪对着蓝牙音箱发出指令,《十年》的音乐随之响起,他跟着轻声哼唱。
在他的世界,时光走得有些慢
走进托咪的房间,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墙上挂着托咪各个年龄段的照片,置物架上摆着各种毛绒玩具、汽车、高铁模型,书桌上放着许多儿童图画书。
“他整个人还沉迷在小时候,听的歌都是小时候听过的那些老歌,看的书也都是图画书,画的画也是儿童画的风格。”严阿姨正和记者交流时,托咪突然拿出来一份宣传折页,伸到严阿姨面前。“手机。”他说。
面对记者的一头雾水,严阿姨解释,这是托咪做的“手机”,他在内页用玩具排出了一个长方形,是“手机屏幕”,还在封面上画了手机品牌logo。“戴了壳子(手机)就不会坏了。”托咪指着封面说。“在家可以玩,出门就不能用了。”严阿姨嘱咐他,他也跟着重复。
“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不在意别人说的事,只顾着自己想的事情,有时候一开心就会盯住一句话反复讲。比如告诉他过两天要出去玩,他就会挂在心上,从早到晚念好多遍。”严阿姨经常不得不打断他,把他拉回现实生活。
虽然缺少与人沟通的“解码器”,但并不妨碍身边人体会他的情感。每次过年,严阿姨回老家,托咪一天要给她打好多通电话,“打就是问什么时候回来,挂电话又打来,翻来覆去就问这一句,我知道他是想我了。”
“跟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很好了,会弹琴会画画。我们家长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能学好生活方面的一些技能。”托咪爸爸说。现在除了做饭、洗衣服之外,托咪基本已经能够生活自理。“ 我们在想办法努力让他去外面看看,尽量融入社会。”
让“星星的孩子”不怕长大
2022年,托咪开始跟着亲戚去江宁一家便利店兼职,每天负责把货物摆上货架,偶尔也卖饮料。这次兼职又让托咪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坐公交。一般,托咪早晨跟着亲戚的车去,下午坐公交自己回。“我们跟他说清楚坐多少路,到哪一站下,他上车的时候再给他打电话,基本就不会有问题。”说到这,严阿姨笑了,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后来,托咪也会自己坐公交去健身房,“82路,通济门”,他记得很清楚。
问起托咪以后想做什么,他说:“给姥姥买车,去明心工作。”就目前境况而言,似乎有些遥远。
在江苏,像托咪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江苏省残联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全省孤独症确诊数量每年新增10%-20%,去年,新增1000多名孤独症患者。目前,江苏省3.6万名需要康复的特殊儿童中,有大约1.2万名是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患者孤独但不爱孤独。柯晓燕表示,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除了家庭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2022年,省政府首次将“实现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纳入12类50件民生实事,要为3.6万名残疾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同时为不少于1.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规范化康复服务,实现“应康尽康”目标。3月29日,省残联发出倡议,号召全社会携手同行,正确认识、理解并接纳孤独症,大力营造包容、关爱、融纳的社会环境,共筑孤独症患者的美好未来。
“这病要一辈子跟着他的,没办法彻底治愈,只希望等我们老了,他能够自己好好生活。”托咪的爸爸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苑青青/文 胡秋阳/视频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