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70cm、体重75公斤,具备语言、视觉、触觉等多模态感知能力,手指灵活伸握、可自主完成工业生产领域的物料拣选和转移任务……在9月24日开展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南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埃斯顿携首台人形机器人Codroid01首次亮相,该产品由埃斯顿酷卓团队自主研发。酷似人形的“外貌”、自由灵活的上肢,令现场观众眼前一亮、啧啧称赞。据了解,Codroid01全身最大自由度共44个,核心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单臂负载5kg、步行速度可达5km每小时。
“近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在这个领域当中,人形机器人是一种重要的形态,也是未来应用前景较为广泛的一个类别。”埃斯顿酷卓CEO李远平博士介绍。成立于2022年7月的埃斯顿酷卓为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旗下生态企业,创始团队致力于提供下一代具备“手脚眼脑感控协同”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和服务,本次参展的首台人形机器人Codroid01便是公司的一项突破性阶段成果。
人形机器人外观、行为更贴近人,不仅“亲近感”和“科技感”更强,也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引发无尽想象。人形机器人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能为人类做什么?
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博士告诉记者,Codroid01全身共44个自由度,且配备有灵巧手,“机器人灵巧手可以直接执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了灵巧手,就能完成许多复杂、精细的任务。”他认为,工业制造、危化品生产等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优先场景,这些“机器打工人”将从提高重复性劳动的效率和精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等方面赋能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未来产业风起云涌,不少企业积极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但由于研发投入和技术难度大,这条未来之路并不好走。李远平博士认为,想要研发出真正足够智能的人形机器人,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埃斯顿酷卓成立2年以来,已经研制成功9款共17个型号的6轴协作机器人本体、1款7轴医用协作机器人本体、2款移动复合机器人本体,可以提供焊接、码垛、上下料、视觉检测等多个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公司拥有自主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在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高精度、高灵巧度、高柔顺度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
此外,埃斯顿酷卓对于机器人2D/3D视觉、触觉感知技术以及结合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推理和决策等关键技术方面也具备良好基础,部分技术成果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场景。2024年,埃斯顿酷卓与埃斯顿自动化还共同承担了工信部人形机器人”线性关节“揭榜挂帅项目,项目成果在本次展会中也已经向观众呈现。
自主创新是攀登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作为初创企业,埃斯顿酷卓颇为重视科技自立自强。李远平博士介绍,目前,埃斯顿酷卓拥有技术研发和生产场地达5000平方米,研发人员占比达60%以上,绝大多数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时不我待,未来已来。臧家炜博士认为,通过赋予人形机器人更加丰富的多模态感知能力,同时提升其智能化决策水平,未来人形机器人将能从事更多任务,“它能从事很多工种,比如,除了在一个工位上重复劳动,还能在车间走来走去,搬物料、检测产品,哪里需要它就去哪里,可以身兼数职,也就是更加‘柔性化’。”
“这台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李远平博士表示,未来,将以量产落地的单臂协作为基础,迭代双足人形的同时,逐步落地轮式移动协作、固定式仿人双臂及轮式移动仿人双臂等新形态,推动丰富化“一脑多形”具身生态。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苑青青/文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