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诗词中的飞絮是春日的靓丽风景,而在南京,梧桐飞絮无异于眯眼、呛鼻、窜喉咙、皮肤过敏……作为一项难以攻克的园林界技术难题,如何减轻法桐飞絮之恼?4月8日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获悉,今年将通过加强夜间吹絮、消险修剪和预报服务优化提升治理成效。
法桐叶片具有滞积灰尘和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是世界著名的优良行道树,也是南京的“行道树之王”。在南京主城区,8万余株法桐已成美丽风景之余,法桐惹人烦的“毛毛”也让很多市民望而却步。据了解,法桐每年会在3月底、4月初飘芽衣絮,5月中旬飘果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园林专家和园林部门就开始探索各种防治办法,但均未取得显著效果。
“2019年开始,每到果絮飘飞期,园林部门就于夜间使用高射程喷雾机治理果絮,利用喷雾机大风力和带水雾的功能,将成熟快要脱落的果絮事先吹落,次日果絮飘飞量有明显减少。”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震介绍。今年南京将在主城区治理道路203条、法桐48000余株。目前,各区园林部门已于3月31日全面开启夜间吹絮工作。
园林专家曾提出,通过法桐行道树常态化消险修剪,尤其是修剪已经结果的枝条,可以通过降低来年球果基数已减少飘絮。这也是南京坚持多年的治絮方法之一。
为减少不规范修剪、提高行道树保护管理精细化水平,南京市园林绿化局于2022年明确法桐修剪规范标准。“今年主城各区将继续按照‘消险、减絮、促生长’核心,在养护中及时动态对行道树进行消险修剪。”吴震说。
扰民的飞絮既然难以根治,如何预防?此前,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与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开发了法桐果毛飘絮预报系统,南京2023年果毛飘絮预报系统已正式上线。相较于往年,今年该系统对法桐基础数据库实施了全面更新,以图像识别技术、人工观测、法桐飘絮称重三种方式为提升飘絮预报准确性提供数据支撑,还增加了治理路段的标注,用户在系统中便可对治理路段的进展一目了然。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顾炎格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