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江苏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取得的发展成绩时,也提到了许多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等等。他们是8500万江苏人之一,也是报告中的“主角”。新江苏·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我在报告当主角”特别策划,带您走近这群报告中的“主角”,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与时代心声。
新年伊始,天气回暖,走在南京浦口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里,田块阡陌纵横,田间河道波光粼粼,大型农机停在田边,部分田里早播种的小麦已冒出了新芽。桥林街道种植大户雍光华正弯腰在田间观察冬小麦的播种情况,这几日他正密切关注江苏省两会。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优先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全省高标准新建4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科学调度水源应对持续干旱,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53.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对此,有15年种地经验的雍光华深有体会。
“过去这里村庄都七零八落,沟渠荒地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大多农活只能依靠人工,100亩地实际种植面积可能只有30、40亩地。”雍光华回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2021年起,南京浦口区着力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通过大规模整合原有农田地块,优化农田空间布局,将兰花塘社区3000多亩田地和滨江社区1000多亩田地连成4248亩高标准农田。这是浦口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项目,也入选了全省首批农田高标准示范项目。
2022年,听说区里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雍光华主动承包1000多亩地,种起了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机械化作业、智慧化管理提高了农田资源利用率,如今一个人便可管理1000亩地。”雍光华感慨,“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才是我们希望种的地。”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过去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发生改变。2022年夏季出现罕见持续高温,当时水稻正处于分蘖期,雍光华在外地种植的部分水稻停止生长,出现了僵苗现象。“兰花塘高标准农田是复垦田,开始还担心生长情况,多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利用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操作闸门,日灌夜排,控制田间小气候。”在兰花塘首个丰收季,水稻测产亩产达650公斤。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继续向智慧化、智能化推进。“今后我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就能完成从插秧、施肥、植保至收割全程种植,有了科技助力,粮食种植会更省时省力,粮食产能稳步提高,粮食安全能得到切实保障。”雍光华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文 胡秋阳/视频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