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发轫与水利天工里看悠长历史,在城镇村落与街肆商铺里赏运河人家,去湿地寻趣与运河迷踪里解运河奥秘……扬州新地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6月16日正式开馆。作为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布局,用活态展演让大运河的“活水”流光溢彩。
历史沿革、流蕴风物,大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大运河从何而来,流向何处?《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以运河之历史沿革、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和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四部分,细述大运河的历史与文韵。
流淌千年的运河水,用时而深沉、时而轻盈的水波悄悄地记录历史。从河南开封附近挖掘出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将一代代运河记忆悉数印刻。这截剖面长25.7米、高8米,数道蜿蜒曲线在其中层层伸展。线条曲度时急时缓,代表着从隋唐到明清不同年代大运河水道的深浅宽窄。
要跨越水道,免不了用桥借道。运河沿岸,碧波之上,蕴藏着地方文化的桥便应运而生。苏州宝带桥、杭州拱宸桥、绍兴八字桥……展览不仅介绍了南北城市风格特异的桥梁,甚至还原了《清明上河图》里规模宏大的虹桥的一部分。桥下的大运河则展现着别一番风景。即使是今天,大运河航道依旧忙碌,一艘艘货船往来憧憧。自隋唐开始,大运河就承担着重要的漕运功能。洛阳回洛仓曾建有数百个可贮存50万斤粮食的仓窑。而其中有许多粮食,经大运河运输,途径江淮北上。展馆内还原了等比大小的仓窖,供游客感受古时壮观的“国家粮仓”。
“这些大型文物,代表着大运河厚重的历史,它们沉着而冷静地‘讲述’千年的积淀,将运河全貌呈现在游客面前。”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
时间拨回到2018年12月,身为南京博物馆考古所研究员的曹军被抽调组建成为大运河考古调查勘探团队队员之一。同时,他也是该展的策展人之一。“我们去运河沿岸各个城市实地勘探,在探索中不断地获得新的认识。”
在追寻大运河留下的痕迹时,团队看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后的人才辈出,看到了漕运兴盛而带来的富足与美满,看到各有千秋的非遗文化深深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我们所感受到的,正是我们想在展览中向游客表达的。大运河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答案都会在馆里呈现。”
应“运”而生、与“运”同行,沉浸式体验运河生活
博物馆一层东侧区域,有一条呈南北向的古街,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精准还原了唐宋至明清时期运河两岸集市的繁华之景。入口以船行至岸边起,一条主街囊括了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个地域的城镇村落,古镇人家与穿城而过的古老运河日夜相伴,讲述着跨越时空的运河往事。
这条古街为《应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内设35栋不同年代与地域风格的建筑,均由南京博物院古建筑研究所根据古代绘画、壁画、典籍与今天运河沿线的建筑实物设计而来。
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走进唐代洛阳和宋代开封的街巷,小酒馆、点心铺、灯笼店等各式店铺缀在道路两旁,置身其中,似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萦绕耳畔,好不热闹。再往里走,彩绘斗拱预示着京师闹市的繁荣,四合院衬着街角的茶水铺,古戏台映着光影错落之景,真实可触。之后的街景中,南船北马漕运之都,烟雨楼阁江南水巷,生动再现着运河城镇村落的历史和生活场景。“每一个走在街中的观众都是这个展览的主体,他们与店家的互动、参观的行为,都是展览活化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龚良说。
提起大运河,绕不开运河上的舟楫,它们摇曳着从远方驶来,穿过春秋战国的烟火,载来诸子百家的争鸣,一路乘风,扬帆远航。《运河上的舟楫》是博物馆中独具特色的展厅,17米高的空间布局里,用实体体验结合互动式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着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
实体展示部分分为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两岸繁绘三个板块,共有78艘小型船舶模型,以《乾隆南巡图》《康熙南巡图》《清明上河图》等古画、文献及考古出土的船只为参考,复刻了用于帝王巡幸的皇家船、南来北往的客货船、板桨摇橹的渔家船,桨声帆影汇通南北,河长水悠化成人文,春秋至明清的舟楫之盛在此一一呈现。
清代扬州的舟楫,以湖上画舫蜚声远近,又以“沙飞”为其代称。展厅的后半部分为互动体验区,将“沙飞船”作为载体,还原当年“张灯设宴、赌曲征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韵致。“观众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进船尾舱,我们希望用非常规的参观方式给大家营造惊喜感。”据该展策展人田甜介绍,船舱中有多媒体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地图切换来欣赏沿岸城市的戏曲与美食。“登上船头甲板会看到立体式环幕,带着观众从杭州出发,一路北上游览沿岸风貌与民俗风情,听卖货郎的当地方言,赏各具特色的民风建筑,亲身感受运河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密室逃脱、湿地寻趣,参与式互动了解运河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看来,博物馆应是全年龄段或终身学习的场所,要满足不同人群学习或体验的需求。为此,《运河湿地寻趣》与《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两大展厅专为儿童与青少年准备,以参与性高、趣味性足、互动性强的游戏为亮点,让他们在过程中探索大运河的乐趣,领略大运河沿岸风物的美好。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堪称运河版“密室逃脱”,游戏背景为明朝,参与玩家化身监水使者林镜,护送鲁王沿运河返回京城担任储君。游戏开始后,玩家需通过都水监衙门获得卷宗打开密室,运用沙盘演算连接正确运河路线,挑选漕船启程后,利用河工工具解决河道淤塞、河水暴涨等危机,护送储君安然到达京城。
玩家若想通关,需学习并掌握明代运河管理机构、运河相关职业、钞关报税流程、漕粮仓储类别等一系列运河知识,并完成10个左右的机械操作,才能生成成就令牌“逃出生天”。“故事和通关设置会不断更新迭代,也考虑尝试NPC模式,让玩家保持新鲜感。”该展策展人汪昕说。
《运河湿地寻趣》则是为孩子们营造了一块湿地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自寻找湿地动物、体验湿地趣事,在互动中领略运河两千年的生态涵养,探寻运河湿地的奥秘。“展厅内的色调和布局都非常儿童化,以孩子最喜欢的互动方式去了解运河生态。”郑晶重点介绍了展厅正中央模拟的一处实体湿地,展翅的鸟儿,潜底的游鱼,潺潺的流水,真真切切地把泽润之景揽入怀,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参观到参与,全景式的陈列让儿童得以拥抱自然、感受运河湿地之趣。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童棹凡
编辑: 童棹凡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