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做好“走在前、做示范”的新答卷,需要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2024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新江苏传媒推出“强经济挑大梁”特别策划,聆听代表委员、会内会外心声,激励全省上下以更加扎实的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强调,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扎实地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代表、委员和全省广大干部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进一步彰显了江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信心、底气和决心。
“信长星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为江苏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省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站站长朱心煜告诉新江苏传媒记者,2023年,江苏高铁总里程超过2500公里,已经走在全国前列,高铁密度达到237公里/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轨道上的江苏”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3年,以南京站为沿线站点,全省新增沪宁沿江高铁、杭昌高铁黄昌段高铁新线。“沪宁沿江高铁进一步缩短了苏南发达县市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有力拉动长三角地区苏南地区的人员往来;杭昌高铁黄昌段高铁新线开通后,南京可以直达黟县东、祁门南、浮梁东、景德镇北、乐平北、鄱阳、余干等新线新站,串起了南京至皖赣地区高铁旅游黄金线,极大方便旅客出行。”朱心煜表示,2024年,南京站将进一步做好客流吸引区范围内的客流分析,做好运输能力的科学匹配,根据日常、周末、春暑运、小长假、黄金周等不同时期,做好旅客流量、流向、成份的精准分析,同时强化路地联动,合力做好旅客出行保障。
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教育是绕不开的话题。聆听省政府工作报告后,省人大代表、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教师万绘颇有感触,“当前农村小学生经典阅读需要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加强经典阅读非常重要。”她建议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出台对中华经典广泛阅读的相关政策,各市、县也要根据当地地域特色,组织专人编撰适合地情的“乡土阅读教材”,让各地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拓宽知识面,振兴乡村教育。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近年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其中,江苏多个地方试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点数法付费。
“医保DRG支付方式的确更加科学和有效,但当前DRG支付的监管模式还需要不断优化,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仍显得较为粗放。”省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常本春建议,将监管从对每个医生、每个病例、每个临床行为,转变为对医疗机构整体监管。“现实生活中,不同疾病还存在个体差异,希望有关部门也能切实保障和维护参保患者权益,加大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形成更贴合实际情况的监管模式,让医生专心看病、患者安心治病。”
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体育。体育不仅仅是争金夺银,更重要的是要把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工作做得更加深入,使体育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江苏人民现代文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省政协委员、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表示。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新江苏传媒记者了解到,2024年,江苏将新建改建40个体育公园(广场)、350公里健身步道;推动1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持续加强室外健身设施器材管护,确保设施器材完好率稳定在90%以上。全年计划开展省级以上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130项次。
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三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体育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当中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在人民生活当中的分量比重也越来越大,从江苏目前的体育消费情况来看,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已经达到2700元,潜力很大。”陈少军表示,未来,省体育局将深入落实《深化实施服务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为经营主体做好服务,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让百姓得到更满意的体育服务。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洪梦琪 蔡志红 吕翔 喻婷
编辑: 洪梦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