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宵夜、游景区、看演出……城市的夜晚,蕴藏无限可能。进入夏季以来,江苏多地夜间经济大放异彩,为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提升城市魅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花样夜市,点燃城市“烟火气”
焦黄的烤鸡腿在炭火上滋滋冒油,米饭混着火腿随着颠炒的铁锅飘出阵阵香气,满杯冰块的手打柠檬茶发出独属于夏天的脆响……8月15日晚9点,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鸿利文化广场夜市一派烟火缭绕的景象。短短几百米的街巷里,几十家小摊紧邻在一起,袅袅香味勾动着路人的味蕾。
“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热闹得很!”附近居民郭藩说,这里已经成为自己散步的首选。“从家步行5分钟就能到,就算吃过饭也想来感受一下烟火气。”满满的烟火气带来的是高涨的人气。摊主马师傅告诉新江苏记者,自己每天傍晚5点出摊,一直营业到夜间10点,备好的两大桶胡辣汤都会卖光。
新江苏记者观察发现,在沿江街道,类似这样的夜市共有10余处。今年以来,街道出台相应的夜晚摆摊设点优惠政策,促进“夜实践”与“夜经济”同频共振。“除了固定的夜市摊位,我们还在路边摊密集的地段开辟活动摊贩临时疏导点,环境整洁的同时,更凝聚烟火气。”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网红餐饮、组队游戏、露天乐队……每逢周五晚,南京市首个24小时消费街区——西城·夜未央活力街区便开启“夜嗨”模式。“这里有美食、有音乐、有氛围,吃饭、小酌、休闲都能满足,很符合年轻人的消费审美。”“00后”田璐璐告诉新江苏记者,自己是趁着暑假来南京旅游,在社交平台看到这个街区的活动后,当即决定来“打卡”。
除了30家潮流夜餐饮,街区还打造了室外空中舞台、大型游戏互动屏幕和街区丰富的娱乐业态。建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城·夜未央”24小时消费街区根植在园区写字楼与公园绿地之间,给快节奏的上班族创造了压力和焦虑的缓冲地带。未来,“西城·夜未央”还将着力培育“夜文化”,通过24小时书吧、小剧场、影院等阵地,为夜间文化生活提供更多选项。
沉浸夜游,绽放城市“文艺范”
华灯初上,扬州瘦西湖景区人头攒动、游船如织。7月,瘦西湖景区在南门广场开启“背诵《春江花月夜》免费夜游瘦西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热情参与。丰富的夜游活动为景区“聚人气”,也增添了不少“文艺范”。来自安徽的市民赵先生特地赶在活动前带小孩打卡瘦西湖。“既能赏景,又能帮助孩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一举多得。”
在扬州瘦西湖充斥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盐城荷兰花海景区则澎湃着青春活力。7月8日至8月22日,“爱上夜花海”盛夏狂欢季主题活动在这里举办,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
“我们今年的夜游活动以潮吃、潮玩、潮演为主,为游客开启一站式吃喝玩乐全体验模式。”斗龙港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缪勇峰介绍,活动期间,只有爱浪漫之夜、只有爱音乐节、夜花海路秀、“繁夏、繁花、繁星”烟花秀等活动纷至沓来,点亮夏日狂欢夜。
在夏夜活动的“加持”下,景区7月接待游客数量也突破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当月共接待游客19.5万人。“未来,景区将持续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提升夜游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激活促消费‘强引擎’,进一步推动盐城旅游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缪勇峰说。
丰富演出,拉动城市消费
8月13日晚,江苏大剧院戏剧厅前有不少观众在打卡拍照,摘荷归来的民族舞剧《红楼梦》即将在这里上演,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观众。“提前了几个月抢票,好不容易才抢到。”特意从杭州前来观剧的观众王心悠说。
8月3日至8月13日,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在江苏大剧院连演10场,将南京市民带入如梦似幻的“红楼之旅”。据江苏大剧院工作人员介绍,7月剧院演出活动近80场,观众近6万人次。进入8月,以舞剧《红楼梦》为代表的演出再次点燃观众热情,观众人数有望超越7月。
丰富的演出形式在增添城市魅力的同时,也拉动消费,形成以文促旅、文旅融合的良好效应。以南京文旅部门发放的消费补贴“政策红包”为例,数据显示“政策红包”直接拉动演出市场消费比为1:6.5,间接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行业消费比例超过1:12.1。
不仅剧院,这个夏天“演唱会经济”也持续升温。门票、交通、食宿,演唱会带来的综合效益甚为可观。数据显示,7月当月江苏演出票房位居全国第一,展现了区域观演热情。进入8月,西城男孩、张信哲、梁静茹、伍佰等知名歌手又将走进江苏“开唱”,据粗略估算,江苏今年至少还有40场大型演唱会将与歌迷见面。
“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繁荣的结果,反过来也助推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的繁荣,两者相辅相成。”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副研究员何雨认为,从功能来看,夜经济拓展了城市的时间界限,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与体验性。
江苏夜经济的资源丰富,需求庞大。但面对如此“大蛋糕”该如何打出“差异牌”,还需深入思考。何雨认为,营造场景、优化服务、提升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口舌之娱,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形态。“跳出基本诉求,我们要引导更健康的夜经济生活形态。例如针对健身需求,可以构建更安全舒适的绿道;在文化上可增加多元化文体活动投放密度,拓展城市文化场馆夜间服务。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唱戏选择,让市民成为夜经济主角,释放想象力,创新创造夜经济的内容与形态。”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王心婷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