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声雷,万物复苏生。3月5日,2022年南京中华虎凤蝶社会同步调查启动仪式在浦口老山举行。今年也是南京第五次对区域内的中华虎凤蝶种群进行大规模同步调查,活动还采用社交平台实时直播方式,网友可沉浸式观看科研人员调查过程。
今年新发现的“金陵0号”蝴蝶数量明显增多
黄色前翅、间有虎斑状的粗黑条纹……很多人第一次看了,就会喜欢上这种美丽的蝴蝶。它就是被昆虫专家称为“国宝”的中华虎凤蝶,该物种为中国特有品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调查中华虎凤蝶的必要性是什么?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孙红英介绍,“蝴蝶是一种环境指示生物。通过对其进行长期、规范的监测,从生物层面上科学地反映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中华虎凤蝶“贪睡”,一年中有300天左右都是蛹期,最佳观测期仅20天左右。南京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馆长张松奎介绍,“每年‘惊蛰’节气前后,中华虎凤蝶便开始羽化,因此,选择3月成虫发生高峰期进行同步调查,对一年一代的中华虎凤蝶尤为合适。”
据了解,今年的同步调查有17条样线,主要的观测点有老山、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汤山、孔山、青龙山、横山、云台山、牛首山、祖堂山、方山、无想山、东庐山、花山、游子山等,几乎涵盖南京全域,其中以发现过的中华虎凤蝶栖息地为重点调查路线。
张松奎透露,今年发现了一条样线,科研人员称其为“金陵0号“。“一般来说,2小时我们可以观测到七到八只蝴蝶,但在‘金陵0号’样线,我们观测到30只蝴蝶,简直不可思议!”他表示。
张松奎说,后期将汇总5年来关于南京中华虎凤蝶栖息地的变化、寄主植物的分布以及种群数量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也为相关部门开展中华虎凤蝶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沉浸式“寻虎”,网友专家互动乐趣多
作为两届直播活动的举办地,南京浦口老山生物物种富饶。作为中华虎凤蝶稳定的栖息地,老山是南京多个中华虎凤蝶定点观测点之一。
走在山间小路,春意盎然。“这片山坡正好是东南方向,中华虎凤蝶羽化是早上十点到十一点左右,我们要小心仔细寻找,千万不要打扰它们。”蝴蝶专家张华对着镜头娓娓道来。
网友不断提问:“怎么寻找?”“有看见吗?”直播屏幕中,张华针对网友的疑问,一一解答,如何寻找中华虎凤蝶。“刚羽化的虎凤蝶翅膀柔软皱缩,在数十分钟内,翅膀迅速伸展,隔2小时左右就可四处飞舞了。成虫的任务是雌、雄交尾,雌蝶寻找寄生植物杜蘅草产卵,繁衍后代。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杜蘅,才有可能发现中华虎凤蝶。”
“看,这是野猪粪便!野猪可能对杜蘅有了破坏,我们下来看一看......”沉浸式寻找,互动式问答,这场特殊的直播收获满屏点赞。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通过这场特别的直播活动,不仅认识了美丽可爱的南京“小虎”,也激发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后续将力所能及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中。
读绘本“绘蝴蝶”,环保小使者们放飞生态梦想
听读蝴蝶绘本、手绘蝴蝶风筝、参观蝴蝶标本......在十几组观察队伍如火如荼开展调查时,中华虎凤蝶自然博物馆门前,一群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认真地听着讲解。
金中实小二(10)班吴梓梵和妈妈一起来现场参加活动,他说:“我从小就喜欢蝴蝶,今天和妈妈一起合作完成了蝴蝶风筝,希望下次参加更多的环保活动!”
“中华虎凤蝶是南京的生态名片之一,同步调查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南京的生态环境,摸清中华虎凤蝶家底,更是最好的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石勇说。
在南京,环境教育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课本,与时俱进开创新征程。“全省率先环境教育立法”“环保小局长”“环境小记者”“生态向学”“自然笔记”......南京不断丰富环境教育新形式,开发寓教于乐的环保课堂,让环境教育的渗透性更深。
“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部分环境小记者共同参与调查,希望能在孩子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共护美丽家园。”石勇介绍,下一步,市局将继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线下科普教育活动,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并参与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徐春晖 通讯员 王莎 关欣悦
编辑: 黄泽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