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畔,一丛丛芊芊仙子,静静绽放,晨光映照,摇曳明艳。9月2日上午,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北园内,享有“金灯花”美誉的石蒜花在山坡间绽放,迎来了一大波民众前来观赏,争相用相机留下夏末秋初的金陵美景。
石蒜在我国有着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长江流域最为广泛。据中山植物园科普专家秦亚龙介绍,石蒜花最早记载于《本草图经》,因其喜阴且极易成活,即使在石头缝中也可成活,加上鳞茎像蒜,且有淡淡的蒜气,所以中国古人将其命名为石蒜,沿用至今。
盛开的石蒜,花瓣卷曲似龙爪,细茎盛花又如精美的宫灯,中国古人也把石蒜叫做“龙爪花”和“金灯花”。
“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唯翻艳艳丛。”与许多花卉先长叶后开花不同,金灯花颇为独特,开花时不生叶,长叶时不生花。唐代诗人薛涛见到金灯花开时却不见茂密的叶子,独立其茎,好象是朝霞初叠染红了皇家宫殿,颇有似火似朝霞的气势,便写下七绝《金灯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多有网友将石蒜称为“彼岸花”或“曼珠沙华”,其实这样的叫法都是错误的。曼珠沙华和彼岸花来源于佛教,专指赤莲花,即红色的莲花,并不是指石蒜。秋分时节正是石蒜盛开的季节,在日本秋分又被称为秋彼岸,因而他们错将这种在秋分时节盛开的花朵命名为“彼岸花”,而后又衍生出“曼珠沙华”等别名。
每年夏末秋初的8-9月,“金灯花”长长的花丝伸展而开,如同展翅的蝴蝶,秋风微浮,独茎挺立,丛丛花瓣随风摇曳。到了10月,花落结果。
除观赏价值外,石蒜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石蒜花中富含石酸碱、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等多种有益的生物碱,具有祛痰催吐、利尿解毒等功效,用于食物中毒、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情况。但未经处理的石蒜花粉、汁液却会使人们的皮肤过敏瘙痒,“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图文
编辑: 李梦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