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作为南北交通要冲和经济交流中心,明清鼎盛时期,有“天下九督,淮居其二”之名,作为当时全国的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和漕粮转输中心,淮安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12月20日,“践行嘱托开新局”全媒体主题采访报道组来到淮安市清江浦记忆馆、漕运博物馆,看淮安如何聚焦“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
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内,为了纪念清江浦开埠600周年而建的清江浦记忆馆坐落河边。穿梭回300多年前,清江浦既有淮水笼烟、十里帆樯的雅致情怀,又有承载帝国命脉的磅礴意向,清江浦造船厂绵延23米,全国所造漕船十居其七,天下漕粮混居于此,掌握国家命脉。
公元1415年,明代水利家陈瑄决定带领百姓在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开凿清江浦河。清江浦河道的开通,成就了清江浦“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也让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公园的尽头是中国漕运博物馆,博物馆与漕运总督署遗址相整合,向世人完整地展现漕运古迹和历史。漕运博物馆采用180°巨幅投影、4D影院、互动多媒体装置、场景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声、光、电数字音像和大量史料、文物、图版等,通过“漕运与经济”“漕运与人物”“漕运与民俗”“漕运与城市”四个篇章,追忆漕运历史的兴与衰。
大运河淮安段是大运河全线历史最早、延续最久、变迁最复杂的河段,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水利、生态和经济功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规划建设处处长夏家茂介绍,淮安着力构建“五园三带十点”展示体系,以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总督漕运公署、泗州城为五大核心展示园,以高家堰、里运河、通济渠淮河口作为集中展示带,点缀板闸遗址公园、钵池山公园、龟山御码头遗址等十个特色展示点。
目前,淮安正在筹备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运河国际会议中心和运河文化中心(山阳湖)片区,建筑面积约16.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8.922亿元,共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板闸遗址公园,二期为中国水工科技馆本体,三期为运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目前,一期已进场施工,二期、三期正在深化设计。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编辑: 童棹凡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