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苑青青 )今年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如何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绘就乡村振兴靓丽答卷?5月29日,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大国‘三农’历史变迁与发展经验专题研讨暨乡村振兴论坛”上,江苏农业专家们各抒己见,从党的百年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中,共同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有效路径。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江苏省委原常委、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鸣在报告《百年城乡关系:从割裂走向融合》中阐述了中国百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几个关键阶段。“现阶段的城乡融合,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跟上国家现代化的步伐。”他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培育新一代具有现代意识和技能的农民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报告《建党百年三农发展史纲》中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通过不同阶段重大战略思想的引导解放农村生产力,带领亿万农民翻身解放、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进程。他表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定程度上就是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历史,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领导三农事业的发展史是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拥有国家。“摆脱中国农业困境的两件根本大事是扩大经营规模和减少农民。”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在报告《大国小农:起源、变迁与未来》中指出,中国小农的生存条件已经逐渐消失,在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和规模经营为主之间存在过渡期,在该阶段的前期和中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他说:“要重点考虑如何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曲福田围绕乡村治理,作题为《中国乡村治理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的报告。他表示,解决好当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必须紧扣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治理目标,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的作用。“要抓住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矛盾,深化治理方式改革,尤其是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的转变,建立“互联网+”治理模式。”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