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江苏人大代表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使命担当,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建言献策推动改革发展与法治进程。在江苏省两会召开之际,江苏人大网、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你有所呼 我有所应”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第一篇。
2020年10月6日,一位网友在微博晒出无锡火车站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的指示牌,迅速在网上走红。指示牌旁,是无锡火车站专门为使用老人机、手机没电、无微信、无手机、不会操作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设的无健康码通道。暖心行为引来网友点赞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
2020年10月,无锡火车站的引导指示牌 图源:@青溪木昀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释放出智慧生活的红利,网上挂号就医、扫码点餐、打网约车、网络购物成为人们的日常,但却令许多“银发族”可望不可即。“每个人都用智能手机,没智能手机就没健康码,有时车也打不了,更别提去医院挂号。”87岁的陈凤琴是南京三牌楼社区居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让她深感“寸步难行”。
在江苏,像陈凤琴这样的老年人数量庞大。江苏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726531人,占比16.2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牵动着江苏人大代表们的心。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车捷深情地说:“老年人面对的这道数字鸿沟,既是技术鸿沟,也是情感鸿沟、文化鸿沟。”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也在会上为老年人发声:“新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活,但对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带来生活焦虑和对新技术的恐惧。”他还提出了分两步助老人跨域数字鸿沟的策略,“第一步,实行技术更新改造,推出一批适合老年人掌握的APP应用。第二步,设立过渡期,在没有更适老化的应用推出前,对于一些还无法通过技术改进实现的应用场景,应保留传统路径。”
代表们的呼声引起了省人大常委会的重视。2021年3月,省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法工委会同省有关部门,提出《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正案草案)》建议稿。这是自《条例》施行10年后的一次修法。
4月28日,草案出炉,新增第四十条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
5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吸纳多方建议,修改后的条例还提出保留和改进传统服务方式,要求各地积极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并完善了老年人享受相关优待的规定。
“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写入法规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能够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得知《条例》修改的消息后,熊思东十分欣慰,他称赞修法是与时俱进的为民之举,但也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数字化、智能化潮流不可逆转,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要形成合力,再拉老年人一把,比如对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开设更多智能手机培训班等等。”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