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悠悠,水波滢滢。大运河滋养了沿岸城市,积淀了水乡文脉,造福了江苏儿女。2021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董玉海提出建议:以系统性思维引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
基于调研,董玉海发现,在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上,各地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着运河全域线性文化遗产开发力度不够、同质化程度高和沿线非遗文化产业传承难以为继等问题。
“未来,我们要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真正做到传承运河文脉、复兴千年运河。”董玉海说。
董玉海从顶层设计、文化传承、风光展示和国际合作这四个层面提出了设想。他认为,顶层设计上,要推动沿线省市运河文化产业平台互联互通,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促进大运河文化带统筹、融合、协调发展。
文化传承上,可以将运河沿线丰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项目列出分类清单,参照文化创意服务、文化体育服务等类别给予税收优惠,促进“非遗”项目活化和产业化。“讲好大运河‘故事’,拓展‘研学’资源,增加‘文化’含量,打造传统文化的‘打卡地’,让专家论文、作家散文、网红美文共同形成运河文化品牌,并大力挖掘、培养相关人才,使运河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董玉海说。
运河风光可视化上,可以在沿运河重要节点区位,通过适当方式,打造能够俯瞰先人水工智慧、远眺运河美丽风光的“运河之眼”;放宽运河空中游览,俯瞰运河、构建立体化地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统筹打灯光导视系统,让运河的夜景观抓人眼球、引人入胜。
“我们还要发挥好扬州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影响力,加强与国外知名城市在美食文化方面的交流,及与日韩等国在电竞、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力求在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方面取得进展。”董玉海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