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古朴的水龙、便于携带的木制唧筒、小巧实用的藤制消防水斗……11月11日,新江苏探访刚建成的南京消防博物馆,馆里400余件展品展示了明清以来各类消防文物。
在博物馆入口处,陈列着1958年南京市第二届消防体育运动会入场式中所使用的泵浦消防车。该车以吉普车为底座改装而成,配有拉梯、水管、水泵装置。“在精心保养之下,这辆有着60多年历史的车依然可以正常出水、正常驾驶,它不载水,车载一个泵浦,需要用引水管对接消火栓或自然水源,通过泵浦的加压进行射水。”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教育处处长商磊告诉新江苏。
一辆高度复原1936的国产改装消防车,装载小功率泵浦,可容载约0.5吨水。该车可容纳8至9人的班组,初具现代消防车雏形。
除了消防车这样的“大件”外,博物馆内还有具有精妙巧思的传统灭火设备。
一个椭圆形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配上一根长木竿,便是晚清消防用具木质双桶水龙的模样,它是古代救火的主要工具。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两头木杆由双人操作,上下将气压进去,水便自然流出。早在清代,南京就建立起了城市消防系统,命名为“水龙局”。
水龙“缩小版”,如同现在的红色“灭火器”。失火时救火人员将唧筒支角撑开,立在水桶中,通过前后推拉、气压变化就能实现喷水灭火。
博物馆内不仅有展陈文物,还收藏了历代消防员口述历史等珍贵视频资料,它是社会消防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也是南京消防百年发展厚重历史的承载地。“希望博物馆能凝聚和激发所有消防指战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永远守护祖国,永远守护人民。”商磊表示。
南京消防博物馆位于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机关大院内,将于近期对社会免费开放。同时开设了网上博物馆,以大数据、互联网优势,丰富展陈方式,进一步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民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孙秦旺 周永金 黄泽文
编辑: 黄泽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