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战胜利的曙光刚洒落在中华大地上不久,内战的阴霾便从天边悄然袭来。5月,随着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转赴至此,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多月的和平谈判。梅园新村,这座矗立在南京总统府旁的“灯塔”,不仅为当时的中国照亮了前进方向,也成为百年峥嵘岁月中不可磨灭的光辉见证。
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分裂的内战政策,谈判最终破裂。但此期间,中共代表团在国统区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积极开辟第二条战线,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时隔半个多世纪,梅园新村,这片以银灰色砖墙和红瓦小楼组成的南方庭院,一如当年模样。周恩来走出大门的身影以铜像的形式被永远定格,故人无声,笑貌犹在,那为和平奔走的步伐依旧铿锵。
穿过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内,一件件文物讲述波谲云诡的历史,一张张照片见证没有硝烟的战斗,光色辉映中的“梅园风范”,跨过风雨而来,激励着无数中国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勇前行。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院全体团支部成员来到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站在崭新的时代聆听历史回响,深切感悟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矢志信仰与爱国情怀。
纪念馆中庭有一座汉白玉浮雕,其间雕刻着中共代表团领导成员和部分工作人员的群像,以“S”型排列,象征共产党人走过的漫长曲折道路。站在浮雕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学生马金国感触颇深。“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马金国使用“行进中国 我心向党”打卡红色地标小程序线上打卡后,上传了一张自己与浮雕的合影。“看着这座浮雕,更能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刻,作为新时代共青团员的我们,应该牢记党的光辉历史,拥抱美好未来,为伟大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学生李延文于纪念馆二层展厅驻足,眼前的馆藏文物将她的思绪拉回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她在“行进中国 我心向党”打卡红色地标小程序中留言:“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吃、穿、用,没有一样是高档的,这无私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传承。”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