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消费、共享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和“智能+”消费……新业态发展催生了消费新需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转化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促进新型文旅发展。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格外关注消费供需问题,聚焦如何让百姓“有钱花”“敢去花”和“愿意花”。
释放潜力,以消费升级探索新增量
商品的两头,一头连着供给,一头连着需求。畅通经济循环要求供需两方面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江苏省委专职副主委米其智认为,“十四五”期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也是保障增长引擎动力的需要。
“首先一定要让百姓有钱花,通过完善工资决定和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稳步增加工资性收入,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米其智说。
而针对百姓“想买却买不到”的问题,米其智建议要推进产业创新升级,增加优质国货产品及服务供给。“市场上很多95后的年轻人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很大,但买不到,供给不足使得消费升级存在难度。”
此外,米其智还建议提升传统消费,让年轻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在博物馆、展览馆和艺术馆等文化场景的消费,提升文旅休闲、体育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变潜在消费需求为现实消费能力。
“‘小镇青年’‘银发一族’‘宅家一族’,通过探索特定人群的消费新需求,以提升消费新增量,同样也能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米其智说。
在线教育、云观展、线上买菜……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也催生了一批线上消费新模式,米其智认为尽管线上消费发展迅速,但未来还是会回归线下。“消费者解决基本需求后,一定需要体验式、定制化或高品质的消费来满足特定需求,仅仅只是平面的或信息之间的交流,是不够的。”
文旅业搭“数字快车”,促线上线下双循环
在过去一年里,因疫情影响,文旅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但危机中孕育新机,直播、短视频等“云旅游”方式迅速升温,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指尖”一览祖国大好河山。
“从目前形势看,全球旅游业的恢复可能还有两到三年时间,但中国是全世界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之一。我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中西部省份将会成为的下一个旅游热点。”省人大代表、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工商联副主席吴志祥介绍,去年企业和内蒙、云南、宁夏、江西等地开展合作,通过线上直播,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在防疫常态化后,最大程度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的复苏。
“疫情期间,我们还与中西部省份合作,把当地土特产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销售给长三角地区用户,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拉动了国内的消费。”吴志祥表示,新的一年已开启,待疫情得到控制以后,整个国内的消费市场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作为文旅企业,他们也做好准备蓄势待发,为文旅复苏按下重启键。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吴志祥分享了企业新探索:“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在2020年设立了新文旅集团,把旅游与数字化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
以苏州评弹为例,吴志祥认为可以通过与各类视频平台合作,一方提供优质文化资源,一方提供线上传播渠道,将“声之美”传播得更远。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王宛璐 唐磊 黄琰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