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不断上扬的“幸福指数”,离不开医疗体系的有力支撑。如何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均衡优质的医疗资源?补齐基层医疗“短板”是关键。26日上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关于这一话题,来自医卫界的代表委员共同呼吁:培养“全科医生”,留住基层医卫人才。
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家门口”也能就好医
“现在,不少名校设立分校,优质师资覆盖更广,大家也愿意就近入学。那么,就近就医的路还有多远?培养全科医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其实就是在往这个方向走。”省人大代表、南京鼓楼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心血管内科行政副主任张荣林告诉记者,江苏在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中已有不少探索。
据了解,目前江苏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全科医学,全科医生的队伍逐渐壮大。“全科医生又被称作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张荣林认为,把这个队伍建设好了,将有利于推进“小病在社区首诊、大病进医院治疗、康复回社区解决”。
据张荣林介绍,目前他所在的科室里就有不少来自基层的全科医生,其中有些来自社区医院,有些来自县级医院。这些全科医生通过大医院的“实战”,在多科室轮训后带着扎实丰厚的经验返回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从源头上补足短板用“绿色”通道留住基层医卫人才
“十三五”期间,江苏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扎根基层的省政协委员、仪征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严华坦言,她深刻感受到基层卫生人才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但她在调研中发现,省级层面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应当继续扩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数量,从源头上补足人才总量。”严华建议动态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编制总量,如调剂部分事业编制,定向招聘在村卫生室工作满6年的执业(助理)医师,为基层引才开辟“绿色”通道。
如何缩小城乡医学人才缺口差距?最见效的举措就是“下基层”。严华考虑,可以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4至8个月的社区卫生服务基地规培环节调整为在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学习轮转,同时鼓励专家多走进基层,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缓解人员短缺压力。
“留不住人是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的最大原因。”严华提议,人社部门应全力打通基层卫生人才晋升通道,为基层引才、留才、用才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从提高高级职称比例控制标准、设立特设岗位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等方面,为基层引进的卫生人才留出发展空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宛璐 苑青青 郭蓓 喻婷/文 黄琰/视频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