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党旗飘扬的地方,就能汇聚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6月10日晚,南京农业大学师生自编原创话剧《党旗飘扬》,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党旗诞生历史,重温党发展壮大背后的峥嵘岁月,跨越时空演绎南农新农人在脱贫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农兴农精神。
“中国共产党党旗是每一位党员再熟悉不过的旗帜,认为自它诞生伊始,就是如今的模样,但事实并非如此。”话剧以一堂思政课开篇,教师苏木槿带领观众一同回溯党旗诞生之初的3段历史。
拉开历史帷幕,舞台重现秋收时节“暮云愁”。1927年,秋收起义前,毛泽东提出应打出一面自己的旗帜。不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何长工与陈树华和杨立三三人在江西修水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讨论、设计并绘制出了第一面属于我们党的革命红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有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面左侧靠旗杆的一条白布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炮火渐弱,队伍愈强,话剧进入下一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委会成立“党旗党歌委员会”,面向全社会征集党旗图样。一个多月内便收到应征的近230幅设计式样。其中,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和漫画家华君武提交了二人合作设计的“斧头镰刀羽箭”党旗图样;著名爱国诗人艾青也把自己对党的热爱融入到自己设计的党旗图样上。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旗终于有了统一而明确的样式:红色旗面上,缀着金黄色镰刀锤头党徽图案。
党旗是方向,是引领前进的力量。接下来,舞台“镜头”对准现代:脱贫攻坚一线,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党政干部石小磊,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奔赴学校定点扶贫的贵州省麻江县,在这里,他听到村寨传来水族语的《国际歌》,振奋激昂的旋律中,他从党旗的发展历程中,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磅礴伟力。带领贵州麻江县发展菊花、锌硒米、红蒜三大产业,献身该县的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事业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从党旗元素入手来创作话剧,通过党旗的诞生、变化和发展过程,展示了我们党始终根植大地的鲜明特色。”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表示,党旗上的镰刀和锤头,对于涉农高校而言意义深远,而穿越时空的历史话剧将党旗与大地、党旗与人民的紧密关系搬上舞台,是激励南农人砥砺前行的创新方式。
据了解,话剧《党旗飘扬》在扎实的史料搜集基础上创作而成,从前期策划、剧本创作到话剧编排,历时半年,全剧38个角色全部由南京农业大学师生扮演。话剧主创之一、南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陈蕊告诉记者,这部话剧的诞生源于三个“热爱”:热爱党、热爱思政课、热爱艺术。她说,能在有生之年用原创话剧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是一种幸运。
“话剧中的一幕幕,让我回想起在高枧村驻村的点点滴滴。”石小磊的原型、南京农业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校团委副书记、浦口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施雪钢观演后表示,“非常庆幸有这样一段珍贵的挂职经历,一人驻村、全校帮扶,好想回去看看,因为那里有值得留念的人,有值得珍藏一生的美好回忆。”
记者苑青青通讯员许天颖图片王爽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